《内经》中的真人养生法

孙小飞

《内经》中的真人养生法

  《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中古之时,有真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这段话特别是其中“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这两句话,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它和同文所说的“古有真人者”那种“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养生内炼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意识自控和意识超脱

  传统的内功修炼,强调“独立守神”,强调“致虚极,守静笃”,要求“锁心猿,收意马”,要求“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总之,它要让意识尽量处于一种被约束、被压制,受到严格调控的状态。这种状态开始时是勉强的,但以后能逐渐变成为一种自然的心态。传统内功曾经设计了一系列的运演方法,诸如意守法、内视法、内听法、数息法、随息法等等,来实现这种心态的变化。实现这种心态变化是传统内功修炼的基本功。《性命圭旨》里的一句名言:“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春。”正是这种意识自控的很好说明。

  传统内功修炼对意识的调控,一般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收心敛神,以正念排除杂念,以一念代替万念。继之是将意识内导,把意识活动引向自身,让它同纷繁的社会、杂乱的人生分离开来,并使它同自身的内脏器官和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这就彻底排除了意识活动的社会性和思维性内涵。最后通过物我同化、物我两忘而达到一种高度的入定态。这种入定态正是意识受到长期、严格调控后形成的一种没有约束感的、高度净化的心态。

  但中古“真人”的那种“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的养生方法,却与传统内功迥然不同。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意识超脱。它强调心境的旷达、高远,强调思想的自在、开放。为此要尽量让意识处于一种没有约束、不受抑制的天然本能状态。这种状态开始时难免受到一些尘事的干扰,但随着功夫的增进,便能自动地冲破尘世的干扰,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离尘出世的超脱心态。

  中古“真人”的这种意识超脱,也经历了一段修持过程:

  首先是以高尚的德性来涵养自己,以合乎天道来要求自己,使自己达到“淳德全道”,以此摆脱世俗的包围和尘事的干扰。

  其次是将意识外导,即把意识引向社会,让“淳德全道”的正念去看破、化解尘世的种种俗务。

  再次是将意识引向旷远,引向虚空,引向渺茫的宇宙,亲证体知“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的独特境界。出现并保持这样的心态,可说是进入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有为之想和无为之想

  传统内功在意识自控的总体要求之下,常常通过假借的手段进行种种设想,以此激发内部气机,如道家气功中的“存想”,佛家气功中的“假想观”,均属此种情况。传统内功的假借存想系“有为之想”。就是说,这种设想是根据功法的特定要求而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强,有严格的心理操作要求,受到功法条条框框的制约。这种“有为之想”,如设计合理、运用纯熟,在练功者体内建立了条件反射,形成气功态的特殊心理定势,是能够取得良好练功效应的。

  但是中古“真人”的那种“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是一种“无为之想”。这种想象是一种顺乎本能、返归自然的“冥想”、“超想”。它没有具体的实际要求,它不受任何约束,它以高尚的德性、旷达的胸怀、超脱的心态,神游于天地之间,翱翔于八方之外。

  经常进行这种“无为之想”,能解除后天意识对人脑本能的抑制,有利于发展智慧,发挥潜能,乃至引发异能。西方曾经流行一种称为“超越冥想”的训练,这种训练由老师提出一些短而没有意义的词,让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象,据说对开发潜在智能具有明显作用,与此有些类似之处。

  内视、内听和超视、超听

  传统内功经常运用内视、内听来诱导主体入静,并协同其它练功手段来激发主体的脏腑气机。这是因为眼、耳是人体接收外界信息的两个最重要感觉器官,因之也就成为干扰主体进入气功态的主要障碍。有意识地切断电磁波对眼的刺激,并逆用视觉感受器来感受人身内部的脏腑经脉;有意识地切断声波对耳膜的刺激,并逆用听觉感受器来感受人体内部的生理器官和生理功能,这就能大大提高内功修炼的功效。而且,这也是对视觉和听觉功能的.巧妙运用。

  但是中古“真人”在视觉和听觉的运用上却与此大不相同。所谓“视听八达之外”,这已不是一般的外视、外听,而是一种特殊的超视、超听。他不但把视觉、听觉引向外部,而且是超越喧嚣的尘世,超越杂乱的人寰,把视觉和听觉引向旷远的天际,引向渺茫的虚空。他是在听,但听不到尘世的喧嚣,而是让听觉去感受八达之外的空灵和美妙;他是在看,但看不到人寰的杂乱,而是让视觉去体证八达之外的静谧和祥和。对于尘世的一切,他确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对于渺茫的旷远,他又是似有所见,似有所闻。这是一种放心天地、返归自然的超脱感受。这种顺乎天性、非同寻常的感受,能产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效应。

  “有相”修炼和“无相”修炼

  传统内功修炼十分重视三调,即调身、调息和调心;同时还对练功的时间、地点和方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还要进行种种心理运演。这是“有相”修炼。这种“有相”修炼能在特定的时限内调整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功能,对激发真气、旺盛血行,能产生良好作用。

  至于中古“真人”那种“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却并无固定的修炼方式,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这是一种行坐住卧随时随处可行的、不拘形式的随意修炼。它把修炼融化于生活中,或者说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保持着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这是“无相”修炼。这种“无相”修炼不但可以改变主体的身心功能,而且可以改变和完善修炼者的品格和德性。

  闭锁系统和开放系统

  传统内功是把人体作为一个闭锁系统来修炼,而中古“真人”则是把人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修炼。

  传统内功认为,人长大以后由于世事困惑,便形成元神受扰退位、识神占位的状态。这种状态破坏了人的生理本能,压抑了人的潜能,使人的健康、智慧均受其害。

  因此内功修炼强调息心绝虑,要求建立起一种相对稳定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内环境,形成一个元神用事、识神退位的,能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闭锁系统。在这个封闭系统里,采取所谓“逆行”的方法,进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即是说,经过这个闭锁系统的持续修炼,最终实现“后天返先天”,以恢复人的天然本能和发挥人的巨大潜能。实现这种境界,内功养生术语叫“脱胎神化”,道叫“羽化”,佛叫“涅槃”。

  而中古“真人”那种开放性的养生方法,则大别于此。它把人体这个小系统同宇宙这个超巨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让人体与宇宙直接进行信息交换,力求人体这个小系统彻底开放,使它能顺利地融入大自然的超巨系统之中,真正实现“天人合一”。

  因此它强调意识的超脱,强调崇高德性的直接化解识神,强调想象的自由飞越,强调视听感觉的直接感受宇宙,强调修炼方式方法的“无相”“无为”和顺应自然。总之,它要通过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渠道,解除后天识神对元神的困扰,解除世俗杂务对人类先天本能的压抑,从而恢复人类那种童稚无邪的纯真本性,发挥人体固有的种种潜能。

  “真人”开放性修炼方法的良好效应

  传统内功采用封闭系统的修炼方式,以固定的时空、固定的方法,进行强化的身心修炼,经过几千年来的练功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但中古“至人”那种开放性的修炼方法,也有它明显的特点。概述如下。

  第一,保持开放性的超脱心态,能够消除和化解来自个体周围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刺激,消除和化解平常限定个人对周围事物影响的稳定的参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自我同一的心理结构。这就能够长久保持心境的旷达,情绪的恬适和心理的平衡。

  我们知道,常人心理的自我独特结构,是由一组限定与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稳定性有关的成份组成的。个人的自我同一的稳定性,取决于构成自我同一的联系、作用、信念和取向是否稳定。这一些内容向个体提供了各种参照论点,他可以借此来测定自己的安危成败。这样,常人就无法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来自各方面的刺激。

  而开放性的身心修炼,却把自我同“八达之外”的广袤天宇,同浩瀚的大自然,同奥妙的虚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超尘出世的天人同一的高层次心态。这样就彻底摆脱了周围环境的刺激,从而始终保持旷达安泰的思想情绪。这样的心态不但完善了个体的品格,而且使大脑经常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协同一致。同时还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增强抗病力。

  第二,开放性的修炼,有利于调动人脑的自动化功能和开发人脑的潜能。心理学家们早已发现,人脑除了能动性的功能之外,还有类似计算机作用的自动化功能。这种自动化功能在通常情况下,特别是在紧张、烦乱的心态下,容易受到压抑;而松静的心态,超脱的胸怀,坦荡的性格,则可解除这种压抑,有利于人脑从记忆库里提取各种深藏的信息,乃至微弱的信息,并予以迅速的整合和升华。

  同理,常人的思维往往拘泥于固定的思路和习惯的方式,这容易阻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而开放性的修炼,重视直觉感受,重视海阔天空的形象思维,这就意味着后天抑制的解除,从而对发挥潜意识里的自然创造力,产生导向开启的作用。

  另外,在超脱心态下,由于打破了通常的习惯性思路。这时人脑的神经系统内部,平常较少发生联系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神经元,便可能突然间建立起联系,平时被分割隔绝的信息资料,也可能突然间沟通起来,建立起内在联系,进而诱发出种种潜能。

  第三,开放性的修炼,能够使人体内部经常处于气机活跃、血行旺盛、各系统协调运作的高度有序状态。根据协同学理论,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如果控制参数量达到一定的值时,它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现象。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这种高度平衡和谐的心态,能使中枢神经出现高度有序化,进而使全身各生理系统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现象。这样便会相应引起血液循环的变化和细胞的物质能量等供应的变化。一个人经常处于这种开放性的养生状态,就能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使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