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素问序

阿林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消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淑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田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雄比缨,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是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本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阀。重“合经”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效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

  且将升岱岳,非运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恐散于求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平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阎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读。庞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送,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仰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时大唐宝应元年岁农壬寅序。

  拓展阅读:《内经》养生:未病先防 预防疾病

  问:“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保健的观点,也是现代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治未病”和《内经》有关系吗?

  答:“治未病”源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说:高明的医生不主张发生疾病之后再讲求治疗,而主张在未得病之前即讲求预防措施。如同治理国家一样,不要等到出了动乱再研究治乱之法,而是在动乱之前就设法预防动乱的发生,这就是预防疾病。如果疾病已经形成才用方药治疗,动乱已经形成才让军队平定,这就好比是口渴了才去掘井,发生战争之后才去铸造兵器,不是已经很晚了吗!

  问:“治未病”有如此重要的.战略意义,古人真是太伟大了。请问“治未病”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答:“治未病”是《内经》养生保健的最高原则,而且还贯穿于疾病的治疗之中。国家于2007年即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目前,全国各级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普遍开展了体质辨识体检、健康调养咨询和传统疗法养生等“治未病”服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为提高国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问:刚才提到了治未病服务的“体质辨识”。那什么是体质?体质和我们健康以及养生保健又有什么关系?

  答:体质,是指人体禀赋于先天父母,受后天出生后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及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由于体质往往决定着不同个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因此不同体质的人养生保健、疾病治疗、病后康复,都要依据不同体质,采用个体化的养生、治病和康复的方法和措施,这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所以说,体质和健康以及养生、治病、康复都有密切关系。

  问:体质有哪些分类?常见体质又有哪些类型?

  答:《内经》中,运用“阴阳五行”、“阴阳太少”、“禀性勇怯”和“体型肥瘦”等分类方法,对体质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内容非常丰富。目前,中医界大多都按照“体质九分法”来分类。“体质九分法”所确定的中国人大致的基本体质类型,约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等九种。当然这只是对人体体质的大致分类,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常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相兼出现。

  问:“体质九分法”对常见体质是怎样辨识的?

  答:常见体质有以下五种:

  一是气虚质,即疲乏派:这类人群气虚、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汗多、易患感冒、病后康复缓慢等为主要特征。

  二是阳虚质,即怕冷派:这类人群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身体虚胖、易患痰饮和泄泻、耐夏不耐冬等为主要特征。

  三是痰湿质,即肥胖派:这类人群痰湿偏盛。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风(脑卒中)、胸痹(冠心病)等病,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四是湿热质,即痘痘派:这类人群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易生痤疮、身重困倦,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五是气郁质,即郁闷派:这类人群气机郁滞。以精神抑郁、性格内向,易患身心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等,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问:请给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的朋友介绍一些食疗、药膳的调理方法。

  答: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临床较为多见,气虚质常见于体弱或患胃肠道疾病的人群,痰湿质常见于肥胖的中年男性,湿热质常见于经常长痘痘的青年女性。

  气虚体质的饮食调养原则是健脾益气。饮食上应以少量多餐并易于消化为主,可常食米粥以及党参、黄芪、淮山药等药材或药食两用物品,少食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药膳如黄芪粥(黄芪与粳米煮粥)、薏苡红枣粥(薏苡仁、红枣与粳米煮粥)、黄芪母鸡汤(母鸡与黄芪炖汤)等。

  痰湿体质的饮食调养原则是化痰利湿。饮食上应少食肥腻、甘甜、寒凉的食物,且勿过饱,可适当食用扁豆、薏苡仁、红小豆、冬瓜、金针菜、鲤鱼、鲫鱼等药食两用物品或食材;药膳如莲子薏仁粥(去芯莲子、薏苡仁与粳米煮粥)、鲫鱼冬瓜汤(鲫鱼与冬瓜炖汤)等

  湿热体质的饮食调养原则是清热利湿。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绿豆、红小豆、黄瓜、青菜、芹菜、莲藕等药食两用物品或食材,少吃羊肉、韭菜、生姜、辣椒及火锅、烹炸、烧烤等助热的食物;药膳如百合薏苡仁粥(百合与薏苡仁煮粥,蜂蜜调味)、土茯苓乌龟汤(乌龟与土茯苓、陈皮炖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