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看花秦观
引导语:《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北宋秦观词作。这首词约写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作者贬官郴州时,回忆昔日曾经潇湘的感受。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注释
①《临江仙》:词牌。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上下片各有三处平韵,五十八字。柳永演为慢词,上片五处平韵,下片六处平韵,共九十三字。
②挼(ruó)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黄庭坚《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学士》:“山光扫黛水挼蓝,闻说樽前惬笑谈。”
③兰桡(raó):兰舟,船的美称。桡,桨,借代为船。庾信《奉和泛江》:“锦缆回沙碛,兰桡避荻洲。”
④冷浸一天星:语本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
⑤危樯(qiáng):高高的桅杆。危,高。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⑥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妃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后汉书·马融传》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
⑦“曲终”二句:用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成句。
作品赏析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舟 ,这是对舟船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在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在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平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平静。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说在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 、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
“新声含尽古今情 ”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 ,有着无穷的幽怨 。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 。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在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全词渗透着楚骚情韵,通篇写景寄情,情景交融,运笔细腻,意境幽深,委婉蕴藉,韵味无穷。
前人对此词评价很高,据宋代吴炯《五总志》记载,当时潭州知府在合江亭宴请客人,命令歌妓都唱《临江仙》词,有一个歌妓独独唱了两句“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当时在座的有一个叫张才叔的客人大为称善,于是问歌妓这首词的全篇,歌妓说:“昨夜居于商人船中,邻船有个男子倚樯而歌,声调凄怨。但我苦乏性灵,只记住了这么两句。如果有两个姐妹跟我同去,就能记全了。”于是太守命三位聪明伶俐的歌伎与之同往,寻找那艘商船,以便记下全词。次日晚上,四位歌伎在船上一边饮酒一边等待。将到三更之时,远处停泊的一艘船中果然传来一位男子吟唱《临江仙》的声音。其中一位叫赵琼的歌伎还未听完便泪流满面道:“这是秦观的作品啊,他不是已经仙逝了吗?”原来赵琼是潭州有名的歌伎,秦观被贬往南方经过潭州时,曾与赵琼有过一段交往。赵琼对秦观的词风极其熟悉,所以一听就知道是秦观的作品。将船驶近一问,原来那艘船上正载着秦观的灵柩。可能是秦观生前特别喜欢自己这首《临江仙》,所以他的门人经常在他的灵柩前深情地演唱。而赵琼一听便知是秦观的作品,也可谓是秦观的知音了。这个故事不一定可信,但由此可见这首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