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荀子《劝学》的体会

黄飞

读荀子《劝学》的体会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读荀子《劝学》的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读荀子《劝学》的体会篇一

  今天,一时兴起,拿起《读点经典》便读起来,当读到劝学篇时,不禁思绪万千。平常的我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学习,抱怨自己技不如人,抱怨自己的遇事缺乏机智,不能妥善处理。当学完《荀子劝学篇》时,才有所悟,这一切的抱怨都是徒劳,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学习,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作为一名老师不止是自己要学习,还要让学生做一个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学”字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啊。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伟人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就是因为他们“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文中写到:“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几句话里概括了许多。带着目的、带着思想、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还贵在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学习前人的智慧,思考后人进步的方法。

  荀子在文中提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为什么许多人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学的东西不够,下的工夫也不够。这就是锲而舍之啊!有的人为什么能够出类拔萃?那是因为他们锲而不舍!世界上有许多非常聪明但却没有成功的人,按道理说聪明的人应该成功才对呀!是因为他们找不着方法,因为他们“锲而舍之”呀!但是许多智商平庸的人却非常地成功,因为他们认准了目标,总结了方法,锲而不舍啊!不断努力。这就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一驾,功在不舍”的意思所在!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话,你就会发现每时每刻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获,积少成多、积土成焉,天长日久,你就会发现,你已成为一位知识的富有者,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重在持之以恒。闻名世界的爱因斯坦或居里夫人他们所创造辉煌成就,难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呆在房间里什么书籍都不阅读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是经过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累了渊博的知识,然后在这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啊!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古人就曾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的唯一捷径就是勤。只有心无旁骛,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静下心来学,循序渐进学,联系实际学,锲而不舍学,方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点也不假,一篇文章能打开我多年的心结,在今后的日子里,要更加努力学习。

  读荀子《劝学》的体会篇二

  读《荀子劝学》有感在现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改如何与时俱进、把握时机异也、创造未来呢?我从荀子的《劝学》中找到了答案――学――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做一个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方能成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用心浮躁的真实写照。不可否认,面对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面对无法抗拒的种种诱惑,无论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都很难做到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记得高考前的一天曾有人对我说“等你大学毕业时,已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大学生到处都是,也就没什么用了!”而事实证明他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单就如今浩若烟海的网络知识,用“知识爆炸”形容毫不为过,但对于大多数年并非出身豪门的本科学生而言,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是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是,观如今学子,平时不知所学,聊以度日者有之;上课埋头苦睡,浑浑噩噩者有之;实训耽于网游,不务正业者有之„„唯独缺少专心致学,上下求索之精神。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说的是学习必须有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年轻人终日而思,而不肯须臾之学,知识技能不会在空想中有任何增加。只愿踮起脚根,不愿奋力登高,又怎能达到光辉的顶峰见识广远?平日里,同学们连课都不愿去上,逃课睡觉、打游戏、谈恋爱,什么堕落的行为举止都有,仿佛来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是为了享受,为了逃避生活的责任,大学似乎成了“青年疗养院”,这个状况谈何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呢!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只有志存高远,才会学有所成;学习中要勇于实践,知识掌握得才能够扎实。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是不知所学、不知学何用、不知未来是何――我们需要清醒了,去重拾我们的志向。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学贵专精。学习不能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善学之人要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知识才能与时俱进,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面是结合书的内容与现实大学生作了比较浅的比较,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过得是多么的没有意义,我要立即奋起,用青春谱写大学生的篇章,谱写未来党员的篇章!下面我谈点读完《劝学》后自己关于“勤奋学习”的感想和体会。勤奋学习,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状态。学习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多储存一份知识,生命就丰富一分。知识储备愈丰富,感染他人的张力和胆识就愈明显。身为入党积极分子,要坚持把勤奋学习作为一生谱写的习惯来培养,作为一生的事业来追求。一是要保持“空杯”心态。“空杯”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不断否定。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尝试归零的感受,在永不满足中不断获取知识的力量。二是要做到勤于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也。求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保持刻苦执着的学习精神,发扬“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精神,才能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三是要拥有开阔胸襟。“海纳百川,有容及大。”,具有开阔的心胸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己的境界。人们总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磨练自身、克服不足、不断进步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然后知不足,一个人水平再高,能力再强,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善于向他人学习、向他人合作,境界方能提高,思维方能开阔。勤奋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楔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知识、成为党的未来栋梁,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心无旁骛,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静下心来学,循序渐进学,联系实际学,锲而不舍学,方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读书在方式方法上也十分重要,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一个真正善于读书的人,就要在“想读”和“真读”的关系上,像思想家那样去行动,像实干家那样去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带着目的、带着思想、带着问题去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读书还贵在学以致用

  领导干部要结合一定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精心挑选,有重点地学习。要学会在思考中温故,在温故中知新。要学以致用,把知识变为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导干部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向书本学习同时注重向实践学习,将学到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真知和能力,让知识在党的活动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劝学》,如一位长者敲醒了我,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目标。

  《劝学》,如人生途上的那张明灯,指引着我以“学”“思”“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劝学》,鞭笞着我不断前进,不断超越,不断挑战。

  读荀子《劝学》的体会篇三

  《劝学篇》开宗明义借君子之口申明: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荀子之所以特别强调学习,这与他的思想体系是分不开的。孔子认为人性本“善”,因受后天不良习气的影响出现了“恶”;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才能改变“恶”的本性。无论性“善”论,还是性“恶”论,目的都是教化人,教人向善的。

  《劝学篇》通篇以层次分明、步步深入的众多比喻揭示了学习的内在规律---即知识通过学习而获得、通过积累而升华。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同时也讲出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但前提是不可以停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由于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通过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事物通过外部条件是可以改变,木材通过墨线可以取直、也可以通过揉的手段变成园的,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车间的链条可以改成传送带;人通过学习是可以提高;成大事者莫不受尽磨难,在磨难中完成自我教育。

  然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光空想不行、必须付诸行动,向实际学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字面上看是借助外部条件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更深层次是学识达到一定程度看问题的深度、高度、境界就提升了。“善假于物”应理解成善于学习。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人遭遇的一切,都与自己的德行有关;人所经历的高潮与低谷、幸与不幸全都是受到自己德行的牵引。凡事归咎其因,播下种子的总是自己的德行。“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自身不健康、抵抗力就差、细菌容易侵入,所谓“苍蝇专叮有缝的蛋”就是这个意思。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是《劝学篇》最精彩的精华部分。此段用了5个“积”,即积土、积水、积善、积半步、积细流,寓意学问、财富、事业、经验、技术等都是靠积累得来,成就任何一件事都不会像中彩票那样来得突然;接下来以骏马和劣马、朽木和金石做比喻,用了3个“舍”字,进一步说明“积累”靠的是长期的坚持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执”上了;然后又以蚯蚓和螃蟹做比喻,一柔一刚,进一步说明做事要有“韧”劲。心浮气躁干不成事。因此“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这一句讲做学问必须吃大苦耐大劳,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才能取得显著功效,其实不光是做学问,干什么都一样。同时,做事要专注,不专注的结果就像“鼫鼠”一样,样样会一点,样样都不精。虽有五能,却飞不能过屋,爬不能穷木,游不能渡谷,穴不能掩身,走不能先人。即所谓“五技而穷”。

  人才是不会轻易被埋没的“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好的品德即使不想表露他也会通过某种形式显现出来,是金子总会发光。反过来和同仁堂的祖训一样“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故,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读《劝学篇》,萦绕在心头的有两个字:“积”和“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