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导学案设计

刘莉莉

荀子《劝学》导学案设计

  荀子《劝学》告诉我们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提供了荀子《劝学》导学案,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学习!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2.背诵课文前三段

  三、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四. 学习过程:

  (一)1.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槁暴( ) 金就砺( )则利

  须臾( )之所学 跂( )而望矣

  假舆( )马者 假舟楫楫( )者

  蛟( )龙生焉 不积跬( )步

  骐( )骥( )一跃 驽( )马十驾,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 )之穴

  (二)速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三)把握概括主旨

  (四)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学不可以已( ) 取之于( )蓝而青于( )蓝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 )槁暴( ) 金就( )砺( )则利

  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知明而( )行无过( )矣

  2.翻译重点句子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文段分析思考

  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②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③第二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五)研读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1.解释加点词语

  终日而( )思 须臾之( )所学

  跂而( )望矣 登高而( )招

  而( )见者远 假( )舆马者

  而致( )千里 非能水( )也

  而绝( )江河 生( )非异也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文段分析思考

  ①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

  ②本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 (用原话回答)

  4.背诵第三自然段

  (六)学习反思

  (七)当堂检测

  1.默写课文第二段

  2.准确背诵前三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