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到梭罗的《秋天的日落》,被他散文的独特气质深深地吸引住了。
说到秋,自然会想到秋天零落的秋叶,秋天金黄的瑰丽色彩和肆意流淌舞姿的凉风。我想除了自己以外,还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对秋天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吧?!而对富有幻想的日落的景象,更会是情有独钟吧?!
《秋天的日落》是美国作家享利·大卫·梭罗的一篇极其经典的散文。它开门见山地写出了有生以来看到的别开生面的一次深秋的日落景象。单从文章的标题看,一幅诗情画意的彩绘图,秋天、黄昏、晚霞、田野、落日及一些无限大的外延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喜欢诗意的秋天的景象,喜欢肆意徜徉在秋日的金波里,独享秋天日暮时分的寂寥,喜欢陶醉在精美的富含哲思的美文世界里。
“正当我仍然漫步于一道小溪发源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这时但见远方天暮下的衰草殘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仿佛是那缕斜晖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多么恢弘的气势啊!多么饱满的情怀啊!读着它,使人置身到这场奇特的异像当中,感受大自然的给予的无限美好的馈赠!
“草地、太阳、澄明,衰草殘茎,木叶橡丛,在绮照之中”。这一系列自然界中人们熟知的东西,都映入我的眼睑,心沉浸在暮日中,身影长长地斜映着落日的余辉,感觉到“自己”不过是宇宙中的“点点微尘”。这是作者在自然景物里自然心情的表露,自然情绪的表达,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一切都在不经意间传递着,使人为在世间的渺小存在而轻轻地叹息。
秋日里,尤其是晚秋,那零落的秋叶,摇曳的芦苇,清凉的秋风,萧萧的秋雨,南飞的归雁,给人一种独立寒秋的空旷,落日下的苍茫,深沉的孤寂和色泽富丽的感官享受。在秋野中,那日落是一种静谧,一种神圣,一种苍凉,一种美好。但不同于以往读到的散文,作者梭罗虽然在这篇散文中写有衰草殘茎的荒凉秋景,却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悲哀、忧郁和惆怅,表现出作者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作者的这种情绪在下面一句中,表现得更为直接:“我们漫步于其中的光照,是这样的纯美与熠耀,满目衰草枯叶,一片金黄,晃晃之中又是这般柔和恬静,没有一丝涟漪,一息咽呜。”
纯美的语言,纯美的意境,纯朴的情怀使人感到一种澎渤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自己就处在这自然的力量之上。这种感怀贯穿于整篇文章,尤其在文章的结尾处得到了升华:“总有一天,太阳的光煇会照耀得更加妍丽,会照射进我们的心扉灵府之中,会使我们的生涯充满了更大彻悟的奇妙金光熠耀,恰似一个秋日的岸边那样”。
从这几节,我们就不难看出,《秋天的日落》语言极为精炼,结构紧凑,意蕴深厚,,气势恢弘,全文不过八百字,内容却非常丰富。景物描写细致入微,但不乏思想的深邃。虽说直抒胸臆,少中国散文的婉约,但情味十足,深有大气磅礴之势。全文没有从正面描写日落,而是选取了日落时分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日落时的色泽与光彩。借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未来的憧憬。
日落——一种美的自然景象,是这样熟悉,这样亲近,而在作者笔下又是这样的别俱一格。在黄昏,展开美景的陈述,那种宏阔,融于自然的境像,由远到近,由大到小,从天到地,从植物到动物,情感细腻的辅陈,精美景物的描绘,将内心极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天上人间,真情与幻想的交融,童真、童趣的插入,给恬淡的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
本文选取的景象意境浑阔。看到的是从城市、乡村都很少见到的艳丽“斜映在一带境远地僻的草地之上,一头孤零零的沼泽鹰,背上染尽了黄金,一只麝香鼠正探头穴外,小溪蜿蜒曲折,绕行于一殘株败根之旁”。在自然界中漫步于光照中,金色中呈现的柔和恬静,没有悲哀和呜咽,天然而成无造作,显现了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者的情感抒发,打动了读者,他那与大自然和谐情感的表白,使人感受到投身在自然怀抱中的那份浓烈的情怀。
虽说全篇没一个爱字,却能感觉到作者那浓烈的火一般燃烧的情感。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中,情感肆意流淌。面对自然美景,他想到的是“一个个慈祥的牧人,正趁着暮时分,赶送我们归去。”
光明与希望的火种升起,燃亮了心中的希冀,一种自然的力量,不可抗衡的力量。这种迸发出来的力量,来自柔弱的心中,温暖着我们的情感,一种深邃而博大的顿悟,来自自然宇宙之神,实实在在地存在,而又带给人无限广阔遐想的空间,这里的自然之光正是秋日的富丽,鲜艳夺目。这是一种暖色调的景和情,温馨、浓烈。
也许在享受这秋意浓浓的感情色彩时,最难忘的便是金色包容的秋装,燃烧在天际的晚霞,光艳夺目,气势辉煌,胸怀广阔。质朴凝炼的语句清新自然,富含哲理的陈述,情味十足的文字,意境高远,枯而不衰的情景描写,表达了作者融于自然的情感,顽强不屈的'信念,真实而又超现实的想像,使文章产生了极有深度的美感,使“我与自然”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谁不愿流连往返于这《秋天的日落》呢?
日落,秋起,半离人、半世心
放下,自在……日落黄昏,夕阳即下,它羞涩的躲在云后,一时暗无可寻,找不到哪片云才是它依靠的肩膀,一时万丈光芒,即是日落西沉,还要为他昙花一现,终极一时。
那云那么近,翘首可触,却又遥不可及,吸引万物的是它身后那万丈光芒。仿佛一眨眼,便再也无处可寻,再见,便是下一世……
夕阳之美,美伦美奂,却又那么的凄凉,尤其是这秋天的日落,有数不尽的相思,道不完的忧伤……
沧海苍田,时过境迁,一念忧伤,一奚喜悦;究竟是日落幕沉,还是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一念执着,一念彼岸……
那终不可及日落西山后的另一个世界,是什么?不可知,不可论;不得知,亦不闻……
秋风起,夜微凉,霜雾落,露盈头。云山之下,那薄凉的背脊,植被下是否已氤氲连绵,笼罩整个夜。
一叶知秋,喜欢那风起摇曳叶飘零,那落叶满地如席卷。不知这忧郁的思绪,是在悲悯秋,还是在思念谁?
秋思,最为伤感,最为苦涩,最为感人,也是最为难忘。难忘那年秋,谁离别了谁?又相忘了谁?
夜来,风起。霜露临,又凉了半世心,寒了半离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年一度秋风来,勾起万般情绪。
——题记
自古文人多悲秋,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但把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凄清怅婉的当属元曲作家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的《天净沙?秋思》对秋愁的渲染,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秋,虽是悲伤的象征,但一年四季,我独爱秋!我,看不惯春的花之招展,也忍受不了夏的泼辣热情,更承受不了冬的冷若冰霜!
秋之美,美在成熟,如丰韵的少妇,处处展示着成熟的美感!飞扬的稻黄、橙黄、杏黄、梨黄,携着农人丰收的喜悦,染遍大江南北;红通通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金灿灿的柿子……挂满枝桠的瓜果香飘长城内外!难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发出如此感叹:“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之美,美在秋雨绵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如此清秋佳景,王孙公子亦流连陶醉。王维的《山居秋瞑》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秋雨之美略见一斑。
自古文人墨客借雨抒怀,殊不知,秋高气爽,尘土飞扬,一场秋雨不但清新了空气,清洗了万物,而且为万物的生长、孕育新的生命力量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水分。 “润物细无声”,正是秋雨可爱、可贵之处!
秋之美,美在情意浓浓!北雁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对故乡的依恋;秋风萧瑟,落叶翩翩,看似无情,但却是落叶对根的情意—“化作春泥更护花”。然而“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却勾起离人的万千思绪:“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笛悠悠,雁南飞,一杯浊酒,怎消得了浓重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唐朝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把乡愁的描述推到极致,乃千古绝唱,童叟皆知。
“一愁莫展,青鸟不传云外信。两地分居,明月千里寄相思”,一轮秋月,不但寄托了乡愁和亲情,更多的是寄托了情人的离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可谓把情人的离苦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世人推崇备至!
你看,秋风里,乡愁,情愁,离愁正伴着芦花飞扬,处处是秋意,处处是情思,秋浓情更浓!
秋之美,美在她是一个赐予的季节!秋,赐予世界缤纷的色彩,赐予成熟的果实,赐予丰收的喜庆,赐予人类生存的希望,赐予人生的喜怒哀乐,赐予文人墨客一个借景抒情,泼墨抒怀的舞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这首词写出了秋天的阔远、秾丽和缤纷的色彩以及思乡的郁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可谓与《苏幕遮》异工同曲,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秋天宁静致远的画面,而“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既写出了秋的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又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无援怀思故国的悲情。孟浩然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和宋林逋的“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同样描绘了秋的清冷、萧瑟、寂寥和悲凉。
秋天虽凄寒冷寂,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却不乏赞秋颂秋之歌。“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苏东坡的《秋阳赋》对秋阳的赞颂发自肺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秋天激发了诗人冲天的豪情。
一片蓝天,一片枫叶,一泓秋水,一袭秋风,孕育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秋水流逝已不知,秋风匆匆已忘却。
徜徉在秋的原野,沐浴微寒的秋风,静望枫舞红尘,远眺蓝天白云和雁阵飞过,聆听秋虫低鸣,轻抚秋山的朴实,领略秋水的明澈,吟一首唐诗宋词,品味沁人心脾的果香,感受秋的宁静致远和真诚,你才能真正领悟“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才能领会秋之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