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暑的文章

马振华

写小暑的文章

  “暑”字者上日烤,表示蒸薰般的炎热,故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节气仅是小热,大暑中伏天才大热(三伏40天大概分配:小暑头伏10天,大暑中伏20天,立秋末伏10天)。

  写小暑的文章1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常言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此时,“蒸”“烤”模式开启。

  陆游说:“坐觉蒸炊釜甑中”,

  韩愈说:“如坐深甑遭蒸炊”。

  如杨万里所言:“夜热依然午热同”!毫无凉爽时段!

  暑热来临,

  我们面对的是:热浪滚滚;

  心里想的是:热浪,滚!

  古人说“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然而对怕热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用,此刻,我们只想静静。

  小暑起居:少动多静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另外,盛夏最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所处环境通风条件差,体热来不及向外发散所致。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小暑饮食:清淡为主

  天热,很多人都会感到食欲不振。小暑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但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只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

  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 “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喝点茶也是极好的。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夏季也是最适合养心的季节。怎样才能养心,做到心绪平静呢?

  有规律的作息,养成不抽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优化饮食结构等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

  当然,对茶友们来说,一杯清茶,最是养心。任他天气再热,我只想做个静静的喝茶人,静静的凉快一会儿!

  写小暑的文章2

  进入小暑,热,便是天地间万事万物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代言。古老的农历头戴一顶草帽,一路汗流浃背地走来。近了,心急火燎的日子;近了,令每个记忆都气喘吁吁的时节。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注解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话虽这样说,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等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热浪滚滚,为了避暑,饥饿的老鹰在流动着冷风的高空盘旋;为了避暑,飞不高的老家贼上气不接下气地寻找着水源……

  当然,小暑前后,肆虐的雷暴也格外抢眼。“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来势过猛就是另一番场面——滔滔的洪水,滑体的山坡,摧毁着房舍,吞噬着粮田……好在军民一心,好在城乡相连,好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害,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大灾小难形秽自惭。

  进入小暑,尽管热,尽管天地间开始一浪强过一浪的热,但勤劳的农人不敢消受太多的悠闲。进入小暑,江南的稻谷急需施肥管理,北国的棉田急需整枝打杈。伏旱的侵扰,涝灾的`光顾,虫草的泛滥,令每个勤劳的日子如坐针毡。小小的午睡,仅仅是农人们盛夏时节暂时忘记炎热的一个装点……

  相对来说,城市人很会休闲。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养生学上有“春夏养阳”之说。所以工人也好,农人也罢,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才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举。

  写小暑的文章3

  小暑就这样来了。

  意味着天进入最热的阶段。

  尽管穿的很轻薄。

  但那热感一直延续。

  毫无消退的迹象。

  就这样。

  持续坐在那板凳上。

  手中的笔飞快滑动。

  左边窗户偶尔吹来的风。

  好像是这场考试中最沁人的冰块。

  从头凉到脚。

  但须臾过后。

  热感再次侵蚀我的身体。

  然后。

  站起交卷。

  感觉不大好。

  如此而已。

  心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