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意义散文
有一天,翻看自己高中时期写的只言片语,觉得很失望。许多大彻大悟,如今看来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的戏语。许多豪言壮志,不过是为了激励自己学习的心灵鸡汤。理想主义者不过是个不切实际、热衷于幻想的孩子。那些自以为“比成年人写得还要好的”作品,也不过是小孩子的涂鸦,读起来没什么惊艳的,不过是个故作深沉的少女,不懂人情世故,不懂世事艰难,不知天高地厚。
那些东西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不会有人读,不会流传于世,不会被发现、被肯定,在下一个人生阶段,所有的价值观都会有所转变,对世界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那些青涩的认知,有什么意义呢?
有时候读书,读到与自己相似的见解,或者从小说里印证了自己曾悟出的道理,拍案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丝惋惜。可惜我晚生了几个时代,这道理已经有人总结过了,写过了,表达得比我还要清楚明白,我有什么勇气拿出自己功力浅薄的文字呢?我自知笔拙,何必贻笑大方呢?与其像唐僧一般喋喋不休地卖弄自己的浅见拙识,倒不如和朋友互相安利最近读过的好书。
这世上已经有我钦羡的作家写出了我想达到的高度,我何必幻想有朝一日达到那样的水准呢?
认识到自己的普通,是我活了十八年来,最轻松、最快乐的一件事。没有任何光环,没有任何负担。不渴望达到什么,不渴望得到太多。我不再那么强烈地希望成为一个创造者了,我乐意做一个享受现成品的人,在那些饱经沧桑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经典中,我读那么几本,在才华横溢的导演们所构建的故事中,我看那么几部。几百几千的设计师创造的游戏,我乐意出钱去玩,流传千古的世界名画,我掏钱买门票去看。我不勤于创造。我甚至停止了创造。认识到了,何必要表达呢?情感来了,何必要表现呢?我可以望着满天的星光,静静地体会心间流淌着的宁静。忧郁浓厚得化不开的夜晚,何必去记述呢?爱恨不必成文,不必成画。这一生过去就过去了,没什么好记录的。不是流星,而是海里的泡沫。没有人知道一滴水的故事,没有人知道一滴水的悲与伤。
明天要回上海,整理了一下家里电脑上的文件夹,看到了自己初中甚至更小的时候的习作。那时候我们都懵懂而又莽撞,不知道怎么处理彼此的不同,往往两败俱伤。意见不合引发了我和爸妈的无数争吵。心上人的拒绝也让人束手无措。我读了几篇写了结尾的,发现自己或是惊慌失措,或是紧张又愤怒地写下当时的文字,也有的写到后来,自己已经泣不成声。写过几篇鬼故事,虽然没什么吓人的,可是写的'时候门窗紧闭,窗帘不敢漏出一丝缝隙,总觉得窗户外面有一个未老先衰的大眼睛的小女孩,乌黑的眼袋突起,冲我伸出布满皱褶的手指。我写过一篇武侠小说,没写完,叫《冷月葬花魂》。冷月和周芷蘅就是对恋人,但我不好意思说,便把他们写成了比恋人还心有灵犀的朋友。我也写过科幻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是一串数字,解密出来是我当时喜欢的人的名字,伤心的情话说给不会对我不理不顾的机器人听。我创作的巅峰时期是在六年级,我天天拿着一个简陋的笔记本,本子封面是张翰和郑爽演的《我是流星雨》的剧照,旁边还有粉红的星星,我在本子封面上贴了很多张林俊杰的贴画,我在那个本子上,写完了我的第一个故事,关于火星人的童话。虽然很幼稚,但是写完之后,内心的崇高感是不亚于为国争光的民族英雄的。故事里的爱与牺牲,也许没有感动别人,但是感动了自己。创作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搬家的时候,我曾经找到过更小的时候——在我还竖着两个羊角辫,上着幼儿园的时候——写的诗歌。那时候我字都不会写,爸爸拉着我的手,记下这些诗句的时候,内心是多么喜悦!
而我,竟然否定了他们的意义。
在一次文学交流会上,有一个老师说:“现在爱好文学的年轻人,都太急于出名了。”发自内心地说,每当写出一篇文章,不论好坏,谁不想被肯定呢?哪怕是只赞不读,都能满足一个没有自信的写手。我只是一介书生,没有过人之识,不会有什么千古流芳的奇书传世,我竟因为他们没有世俗意义上的价值,而否定了其存在。我是个俗人,可我仍然应该写作。并不是因为写作比享乐高雅,而是那些已经被我忘记了的,不被人打扰的,灵感迸发的夜晚。
这是我经历生命的一种形式。它只于我有意义,且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