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故乡的年味散文
不知不觉中,我已离开故乡30个年头了。然每逢年关,我总是忍不住,在心头将记忆里故乡的年味慢慢咀嚼。
故乡的年味五味杂陈,令人回味无穷。既有一种难言的辛酸、苦涩,又有一种醉人的甜蜜、醇厚,间或还有一种淡淡的无奈和袅袅的清欢掺杂期间。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随着那噼叭作响的鞭炮声,和着那一碗自酿的烈性十足的老酒,统统化作了一种独特的味道,弥漫在故乡的大街小巷,镌刻在每一个生活在那一方天宇之下的人们的灵魂深处。
故乡有句言语:腊七腊八,冻煞叫花。腊月里的风,干冷,清冽,强劲,吹在人的脸上,有一种针尖扎着般的疼痛。选一个恰巧时逢大集的好天气,一大清早便将养了一年的猪喂饱,然后把它捆绑起来,放在独轮小推车的一边,另一边则放上一些大白菜或萝卜,或者是一些自制、自编的日常用品,待在收购站将猪卖了后,好一并去赶集变卖。那年月,人尚且不能完全吃饱,哪有闲粮喂猪。因此,喂养了一年的猪的重量,常常达不到收购站要求的标准。在向验级人员说尽好话、陪尽笑脸,终于将猪卖了后,攥着那一沓厚厚的钞票,喜滋滋地推起小推车走向集市,边走边盘算着,该置办些什么年货。
虽说“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年后青黄不接的春天,日子实在是难熬,但眼下还是管不了那么多了。攥着钱从集东头挤到集西头,再从集西头挤回集东头。逐个摊子地问,逐个摊子地比较。当赶年集的人开始陆续离开集市时,这才好像狠下心来买东西。日头偏西时,该买的买了,不该买的好像也买了点。毕竟这是过年,毕竟这是置办年货,大人孩子都盼了一年了,无论如何也得把年货置办得全一点,把年味调剂得浓一些。
故乡的年味,隐藏在一张张喜庆的年画里。年画以其特有的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主色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等等的美好愿望,成了人们过年时必须购买的年货。一张张年画,往被烟熏火燎了一年的土墙上一贴,整个屋里顿时亮堂了不少,精神了许多。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大人们买回年画后,我总是隔几天就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次,每次都仔仔细细地看着画中的山水风景、飞禽走兽或衣着光鲜的各色人物呆呆地出神,思绪便也漫无边际地飞出很远很远。可以肯定地说,我的文学梦,与那时逐字逐句地读四扇屏上的一个个精彩的革命故事有绝对的关系。到了年二十九下午贴画时,我更是乐此不疲地抢着干这类的活,把自己最最喜欢的那张年画,端端正正地贴在炕头上。
年画贴完了,年味似乎一下子就浓郁起来了,一种新的景象、新的期盼,便也在心底油然而生了。
故乡的年味,弥漫在浓浓的火药味里。那时的鞭炮,大都是邻村手工作坊里自制的土鞭。这种鞭,个头大,火药足,响声震天。一挂鞭炮放完后,偌大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便会铺上一层细碎的纸屑,浓浓的呛人的烟雾,便也从小院内骤然升起,继而弥漫整个院子的上空,最后与左邻右舍家升腾起来的烟雾混合在一起,将整整一个村庄笼罩在一片白色的雾霭里。仔细一闻,那浓浓的火药味,竟是那样的亲切、好闻,似乎有一种让人非常舒坦、非常满足的味道。闻着这种味道,仿佛就像闻到了来年的好年景,闻到了蒸蒸日上、丰衣足食所焕发出来的那种味道一样。
这种味道,刺激着、熏染着一辈辈的农家人,把个年的'韵味渲染得淋漓尽致。这也或许就是那时故乡人虽然很穷,但过年的鞭炮,却一定要响亮的缘故;这也就是我这个知天命之年的人,到现在为止仍然喜欢鞭炮,仍然喜欢放鞭炮,仍然喜欢闻那份浓浓的火药味的缘故。以至于一闻到鞭炮的火药味,我的眼前立时就会幻化出一种过年才有的景象来。
故乡的年味,跳跃在一幅幅红彤彤的春联上。一幅幅大红的春联,满载着祝福的话语,将农人们期盼已久的年,妆点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大门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正屋上“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就连牛栏上、米囤上、水缸上都贴着“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口饮清泉”等字样的春联。正堂上、照壁上,一个大大的字体饱满的“福”字下边,连着一条“五福临门”的春联,将整个屋子和院落点缀得熠熠生辉。远远望去,整个村庄都被一种火红的颜色装点着,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里。从那时我就知道,红色是过年的主色调,吉祥是过年的主旋律;从那时我就懂得,家乡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在一刹那间完成一个旧貌换新颜的质的蜕变。
因此,我就揣测,这也许就是一辈辈的家乡人喜欢过年的原因,这也许就是一代代的中国人,从骨子里喜欢中国红的主要原因。
故乡的年味,荡漾在孩子们那一张张喜庆的笑脸上。那年月,故乡最不缺的就是孩子。年龄一般大,个子差不多高的孩子们,一站一大溜。到了正月十五打灯笼时,手提花花绿绿的灯笼的孩子们,能挤满故乡贯穿南北的一整条街筒子。平时穿不到的新衣服、吃不到的好东西、玩不到的好玩意,将孩子们打发得高高兴兴,那种喜悦的心情,从红扑扑的小脸上流露出来,那种无忧无虑的咯咯咯的童真笑声,从肺腑里迸发出来,进而感染着为生活操劳忙碌了一整年的大人们,感染着昔日死气沉沉的整个村庄。
孩子们来到哪里,快乐就来到哪里,笑声也就从那里飞扬起来,整个村庄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到处弥漫着一种生机蓬勃的希望。
故乡的年味,洋溢在那一锅香气扑鼻的菜汤里。年三十晚上那一锅,汇聚了肉、排骨、豆腐、丸子、白菜、粉条等所有食材的老菜汤啊,把年的香味推向了顶点。此刻,孩子们吃的是高兴,大人们吃的是满足,年长的人们,吃的却是一种其乐融融的亲情、一种阖家团圆的气氛。所有的烦恼,在这一刻都踪影皆无,所有的忧愁,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所有的辛劳,在这一刻都和着那杯醉人的酒,化作了一种幸福的味道。
这种味道就是骨肉团圆、亲情弥漫、心满意足的浓郁的年味。这也就是每逢年关,我都将故乡年味一遍遍咀嚼的原因;这就是令所有游子,无论克服多少困难,都要赶回家过年的原因;这就是中国人心目中,念念不忘的年的味道。
今年春节过后,回单位上班时,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老同事,说起了他和妻子在大洋彼岸,陪儿子儿媳一起过春节的事情。他说,中国的除夕这天,他儿子所居住的小区里,竟然没有一丝一毫过年的味道。鞭炮声没有,春联没有,通红的中国结也没有。一时间,漂泊之感、浮萍之意顿生,他竟忍不住落下泪来。他想不到,他思念家乡、思念祖国、思念过年气氛的情绪,竟是那样的浓烈,那样的汹涌澎湃、翻江倒海。好不容易熬到初六,他和妻子赶紧乘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一下飞机,他和妻子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祖国那浓浓的年味便扑面而来。如此强烈的反差和对比,真叫他老两口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说到这里,同事忍不住擦了下眼睛,最后,他不无感慨地补充道:他乡再亲,也不如自己的家乡亲;别国再好,也不如自己的祖国好。
啊,浓的化不开的年味啊,那是一种情结,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过年,也不仅仅是过一个节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节日里,蕴藏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期待已久的心理诉求得以满足,这也是一种心灵上的狂欢和精神上的寄托。这种浓郁的年味啊,一旦品尝,便会永久地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哦,盼过年,其实就是盼过丰衣足食的日子,就是盼阖家团圆的氛围,就是盼心底里的那种冥冥之中的念想。这种念想,溢满幸福,溢满满足;这种氛围,根植于父母的爱怜,来自于家乡的温暖。
咀嚼故乡的年味,越嚼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