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村散文
我的出生地是江西景德镇的一个小农村,但是这个地方就像是瓷都的弃婴,没有半点它的繁华和如今的尴尬,它也有个名字:上徐。我大概是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开始质疑了这个村名。我问我的爷爷,为什么村里住着的几乎是我们“黄氏”,而村名却含这“徐”这个姓氏?爷爷说这里之前是徐氏之地,不过大概我们先人住进来时,这里只剩一片蛮荒,后来挖土的时候曾经挖到徐氏的墓地,或许是几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徐姓。后来我又听说这里曾也居住过鲍姓和程姓的先人。然而为何我们的祖辈没有寻思着换一个名字,就无法去追究了。 不过,当我有了这个疑问之后,我就一直觉着一种寄居他人之所的别扭,好像一个人跟着的是继父或者养父,同屋不同根。我很纳闷为什么村里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到现在两百多人的几代人的传袭过程中,既然没有一个人质疑过这个名字,没有一个人想过要给我们自己的土地验明正身。 我查过我们的族谱,虽然弯弯折折也能推后到中国的古代,与“黄帝”连了宗,发展到我们这一支却也没有了多大成就的人。唯有的骄傲就是我们还和“炎黄子孙”直接沾亲带故了,这些村里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你要问他们姓什么,肯定有人告诉你:“黄,炎黄子孙的黄”。 实际上,我们村里有两支黄氏子孙,我们这一支是“铁门黄氏”,还有一支是“江夏黄氏”,原本分了两个村子住着,大概因为同了姓,便将就着合在了一起,然而亲疏还是十分明显的。大概是三年前,从贵溪来了一批人找到我们说是要寻宗,这算是一件大事,估计再修谱的时候会记载进去。我只记得家家都热热闹闹地准备了点心,后来他们邀请我们去他们那,本来我也算在里面的,可想着一群人去一个陌生地方见另一群人,总是不太舒服。关键是我觉得有点像是被两家抱养去了的孩子终于要见面了,该是怎样的气氛?我到底没去,倒是回来的人说他们多么热情,更是让我认定我们和他们就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我还有一个纳闷,那就是还有一个叫“下徐”的地方,那个地方我没去过,因为听说离得实在太远了,自从我知道这么个名字以后,我就感觉这其中有着某种玄机。为什么相隔这么远的两个地方,会如此巧合?我不知道那里的.人是不是也姓着黄,或许真个是姓徐,也或许既不姓徐也不姓黄,是一个百家姓的地方。但在我心里,那个地方的人比从贵溪来的那些人更加亲切,尽管我没有见过一个那里的人。 你在任何地图上找不到“上徐”这个地方,你在网上也搜不到关于这里的一点信息。然而,你可以在有些地图上找到就在离我们村不远的我母亲的娘家:寺坞里村,一个比我们还偏僻狭小的山村已经有高速公路从这里经过,我那些刘姓亲戚们已经能看到那些来自大小城市的车群,听到那些现代化的车的咆哮声,闻到夹杂着汽油味道山村空气。 我的故乡没有出名人,这是我归结出我们村为什么没有名声在外的原因。从我们黄氏在这片土地上竖墙置瓦开始,我的祖上就没有出过高官,甚至没有与官沾上边。这让我想到当时翻阅族谱的时候,有看到过一段记载说我们这一支黄氏是因为避难而迁移的。这有点隐姓埋名的味道了。到了我的父辈,是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人,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的成就是当了县里的官,在县里落稳了脚;对于我的奶奶,他的成就在于他曾经乘坐过飞机,那是他们一辈子只能当大鸟看的稀罕物。对于我来说,他的成就是竟然在我们族谱里有了他的画像。我当时看到的时候很是惊讶,惊讶的是一张类似于历史书上那些名人画像的下角写的是他的名字,而且怎么看怎么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