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散文随想
在校做惯了学长,总觉得自己是个“老人”。现在到一家行业报做见习记者,领导问:“你今年多大了?”答曰:“23了。”自此之后,我被“也许”的同事称为“小马”或“小马同学,真不知23岁对我、对旁人又意味着什么?每个人要是都有不在意年龄的心态,好多关于生命而并无太多意义的烦恼,也许就会从此消失。其实,一个人不管是“乳臭未干”还是“年少有为”,不管是“老成持重”还是“行将就木”,那又关年龄多少事?活着或是充实或是快乐,那都是一个人天赋的自由。当然,这些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解。正如有些网友所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3岁了,不先谈点丰满的理想,对不起正在长大或是变老的自己。一味的谈理想也不是办法,那就说点现实的问题吧。
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也羡慕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可是,在我独处的时候,我想到的又是陶渊明之类的隐士。粗茶淡饭,田间地头,又有什么不好?可惜,这些都是奢望。人活着,看似为自己而活,终归也是为别人而活。有好友说他大学毕业后,宁可住简陋的出租房,顿顿吃饱面,也要把钱省下来,游遍国内的名山大川。我用开玩笑的口吻问道:“你这么做,车子、房子的事怎么办?又有谁愿意嫁给你?即使有这么一个好姑娘,那么等你有了儿子,儿子要“拼爹”,你无钱无势,也拿不出手啊!”,朋友默然。
很多在文字里把玩人生的人,可以把过去的日子可以写成散文,未来的日子可以写成诗歌,唯有现在的日子最难描写。一者,现在的日子缺少时间的积淀;二者,现在的日子也没有多少可供想象的'空间。因此,很少有人会把玩现在的日子,现在的日子全都让衣食住行给填满了。
物质文明把人的外表装点地越来越光鲜,让人不再为填补饱肚子而忧虑,然而人能暂时停下打理自己心情的日子却越来越少。很多批评家,在花大力气批评各种流行文化低俗的时候,又何曾关心过文化本身?文化需要时间积淀,需要大批优秀人才为它付出。今天呢?时间全被“制造物质”以及“追求物质”两种诉求占用完了,谁还能用心创作?流行文化固然低俗,可是没有这些低俗的东西来浇灌被物质灼干的心灵,这个世界也许要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可怕。
23岁,我不能写成散文,也写不成诗歌,只剩下莫名其妙的忙碌。这不仅因为我不善于在文字里把玩人生,也是因为23岁在时态上属于现在进行时,要写也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人生不过百年,23岁已占去人生的五分之一,23岁的人真不能算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