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米酒散文
东晋人江统在文章《酒诰》里说过:“酒之所兴,肇之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于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大概意思是说:“酒的起源可能是在远古时代,有的人说是仪狄发明的,还有的人说是杜康。把吃不完的饭放弃于空旷的树林里,积累起来就会有酒味,时间久了会飘出芳香的气味”。现在大多数人认为酒是杜康发明的,曹操在《观沧海》中就唱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这些历史的纠纷我是无从评判的,在这就不考究了吧。但可以肯定的是,米酒算得上是一种古老的酒,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说到米酒,我就不得不提孝感米酒了。这一是因为孝感米酒因为其独特的风味,香飘满天而饮誉盛名;二是因为孝感是我的家乡,我对米酒自然情有独钟,有着特殊的感情,米酒在我们那也被称为水酒。孝感米酒虽算不上是名满天下,但在我们地方和周围乃至湖北省名声也的确是响亮的,当地人们一说到米酒,第一反应就会想到孝感米酒,谁叫它是香飘千里万人爱呢!
《孝感县志》里说过干酵酿酒法是起源于宋代,而孝感米酒就是用干酵酿酒法酿造出来的,所以可以说孝感米酒源于宋代。相传孝感米酒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但因为只有生米酒和清汤米酒,品种单一,所以打不开市场,销量很低。真正将孝感米酒做成如今的样子并发扬光大的是一个叫鲁幼柏的当地人。据说他是以卖米酒为生的,由于生意不好经常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开始也是以卖生米酒和清汤米酒为主。在一个炎热夏天的某天,他未来得及将没有卖完的放置了一段时间的吊浆(即湿糯米粉)倒掉就有客人进门来他家喝米酒,慌忙之中他将这不新鲜的吊浆倒进了煮沸的清米酒锅中,老实的鲁幼柏过来跟客人解释说他不小心将发酵了的吊浆放进去了,米酒不能喝,准备重新烧制,可客人等不及非要尝,无奈之下鲁幼柏就把米酒端给了客人,哪知客人品尝后连称“好酒好酒”,说味道比以前要好多了,鲁幼柏不信,也尝了尝,果然有一股新的清爽酸甜的味道从里面冒出来。后来鲁幼柏便尝试着将更多原料如桂花、金钱橘等和发酵的吊浆和在一起创造出更多口味和形式的米酒。于是,鲁幼柏就开了一家“鲁源兴米酒店”,生意迅速火了起来,从此孝感米酒一传十,十传百而名扬四方,鲁家店也经过几代人不断的传承和对米酒品种的研发而流传至今。如今“鲁源兴米酒馆”更名为“孝感米酒馆”,吸引着无数的食客前来品尝,有的文人喝过孝感米酒后还留下过“色白如出水芙蓉,味香似木樨吐蕊”的赞美诗句。1958年,毛主席到孝感考察时,品尝过孝感米酒后也忍不住称赞“味好酒美”呢!
孝感米酒作为传统名小吃,孝感当地人也自然学会了制作米酒的手艺。
记得以前在家乡时,每当春节临近,父母便会到街上去买上十来斤糯米,回家后先让它晾几天,等糯米干后便收起来,估摸着日子。离大年初一还有四五天左右的时候便开始在家里制作年货,制作米酒时的第一步是把糯米洗干净后蒸熟,然后把它们均匀散着摊开在干净的门板上。当我和姐姐嘴馋时,父母会拿碗给我们盛上几勺子热腾腾的糯米,然后在上面撒上白糖,让我们过过瘾。等糯米凉得差不多了,母亲便吩咐我去买一包水酒曲,水酒曲实际上就是一种发酵剂,能催化糯米发酵变成米酒,村里小卖部都有卖的,很方便。水酒曲买回来之后,母亲便会撒少许到糯米上,接着将糯米全都塞进一个大小合适的坛子里面,然后在糯米中间挖个大洞,把剩下的水酒曲均匀地撒进去,给坛子盖上盖子,最后找床被子把坛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放好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等着时日一到,便开坛享用美味了。
等到大年初几,客人来拜年时,米酒也就熟了。在早晨开坛前,我、姐姐还有前来的表弟和表妹们总是早早的就拿好了碗和勺子,围在米酒坛子面前,等母亲拿走被子,揭开坛盖时,一股清香诱人的酒香便会在朝我们袭来并弥散在周围,这时我们都兴奋得用勺子边敲碗边拉着母亲嚷嚷,都想分得第一碗。母亲就让我们都站好,然后依次给每个人都盛上半碗米酒,边盛边说:米酒好吃,但不能多吃,这刚盛出来的.米酒米多,不亚于一碗饭,吃多了会醉。我们都点点头,然后端着米酒找一个位置坐下,“吧嗒吧嗒”地吃起来。
刚盛出来的米酒我们叫它生米酒,米是远远多于酒的,但酒很浓,那时我们还小,所以盛米酒时母亲才会特意叮嘱我们。看到碗里的米像奶一样白,汤莹若白玉液,光是看就胃口十足,吃到嘴里是甜而不辣,但浓得有点化不开,很黏,有点腻人。半碗吃罢,小脸蛋便会红扑扑的,想起母亲的嘱咐,即使还想吃也只能期待下次了。
吃完米酒后我到屋外放完擦炮回来,看到一个小表妹脸红彤彤的,像个苹果,走路也是摇摇晃晃,我哈哈大笑起来,母亲被这突然的笑声给拉过来了,她一看到表妹的样子便赶紧将她抱到床上,让我去倒杯热茶。我把茶端过去,母亲让表妹喝了一些后给她脱衣盖被子,哄她睡去。回头母亲怪我没看好表妹,让她又偷吃了米酒,我这才明白。果然,我看到米酒坛还在地上,原来我忘了把它搁到高处,被表妹趁机偷食了,我只好低着头跟母亲保证下次一定注意。
等到中午有新的客人来时,母亲便会去厨房煮米酒,我也跟在后面到厨房去帮忙烧火。母亲将盛来的米酒倒进锅里,加上合适水,再盖上锅盖直到煮沸,然后盛一半起来将汤圆放进去直到再次煮沸一会就盛起来,接着向碗里加点白糖,汤圆米酒就做好了。剩下的一半,母亲倒进锅里后等米酒一沸腾就将打散的鸡蛋作旋涡状淋在米酒上,然后用锅铲随便捞几下将米酒出锅,再加少许糖,这样蛋花米酒也做好了。最后我们将米酒端上桌,供客人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这时,母亲就会招呼我们这些小孩过来,说米酒煮好了,这次可以多喝几碗,它不醉人还含有很多营养。我们便再次拿着勺子敲起碗过去盛米酒喝。这时的米酒和生米酒就大不同了,因为经过稀释和煮沸,米不再那么白,而是略带一点灰黄但玲珑通透,如晶莹的琥珀一般。汁水也是如玉露琼浆,浓而不沽,稀而无流,清爽怡人,像把整个早晨的雾气和露珠也融进来了。端着碗,阵阵清香扑鼻,让人垂涎三尺,米酒喝完也顿感心生暖意,让人久久回味。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和家人都背井离乡,远离了故土,没有了制作米酒的条件与方便,母亲就再也没有制作过米酒了,儿时的米酒情结却是早已雕镂在我的脑海里。
虽然有时在超市里买点孝感米酒喝,但总是感觉味道不地道,与母亲做的米酒相差甚远,真是怀念家乡母亲做的米酒的味道啊!
真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回家时能品尝到那熟悉的孝感米酒,如果真有幸实现,定邀上好朋友一起去品尝,痛痛快快地饮上几碗,即使沉醉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