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树写景散文
我喜欢树,尤其喜欢村子里那些土生土长的树。村子里的许多故事,村里人的许多记忆,都和树有关。
那时候,村子里种花的人家不多。在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里,人们是没有那份闲情雅致去养花、赏花的。就连一般的花都很少有人种,更甭提什么芍药、牡丹了。印象中,那时谁家里如果有棵盆栽的柳桃就算不错的了。不过村子里种树的倒不少。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随处可见枝繁叶茂的树。
农村院落一般都比较大,人们就在不碍事的地方种上杨树、桐树,还有榆树、槐树、枣树或是香椿树。石榴树也有种的,不过比起前面提到的几种树来,种的相对要少一些。村子主要道路的两边也没闲着,依依垂柳早巳在那里垂手而立。至于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乡亲们则把它们的家安到了离村子不远的果园里。
村子里的树,不择地方,种上就长,和人们天天相伴,年年相依。春天,柳树率先发出嫩芽。随后,整个小村便会荡漾起一波又一波融融的春意。香糯可口的榆钱,让人齿颊留香的槐花,有着特别香味的香椿,成了艰苦岁月里生活艰辛的人们难得的美味。它们和那些扎根在田野里的野菜一起,让当时原本难熬的春天变得有滋有味。
用柳条儿做成的柳哨把春天吹得那么清脆,吹得葱茏的绿意四处流淌,就如无拘无束潇洒奔流的江水。暖意越来越深,枣树也情不自禁地开起了虽不起眼却引得蜂飞蝶舞的花儿。它那饱经沧桑的龟裂的树身,在春天里变得滋润。有了水分,树便有了精神。
夏天,屋里热,晚饭后人们便到村子中心街路口的那棵大槐树下乘凉。摇来摇去的蒲扇,被太阳晒得黑黑的面庞,扣人心弦的三国故事,洋溢着童真的.欢乐的笑声,写在了每一片槐叶的记忆中。
小村的悠悠岁月,在槐树叶上铺陈。
要盖新房了,那些已经够做材料的树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做房梁、檩条的重任,为人们搭起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孩子们也被寄予厚望。家家都在盼着自家的孩子在像树一样经风历雨之后,能够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
树与人们朝夕相处,密不可分,就像一个不善言辞但却与人们亲密无间的家人。两棵树牵着一条绳子的两头就做成了秋千。有了树,树下的土里才会钻出带着泥土气息的蝉。而榆树的树皮既曾成为人们维系生活的食粮,也曾被做成细细的香,缭绕成袅袅的烟雾,诉说着人们祈盼香火绵延不断的愿望。
过去,家家院里种树,院中有树。粗壮的树身,浓密的绿叶,华盖一般的树冠,让勃勃生机在整个村子里蔓延。一岁岁,一年年,它们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这里,经受住了风雨的洗礼,霜雪的考验,见证了村里人的来来往往,沉浮变迁。
村子里的树,像乡间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但却给了人们那么多的喜悦,那么多的思索,那么多的期盼。所以,当钢筋混凝土硬生生地闯进视野里的时候,哦会深深地感到村子里的那些树是多么的熟悉、亲切而又温暖。现在,村子里的树越来越少了。因为通街尽是翻盖的新房,那些老树已经所剩无几。院子里的地面已经被人们用水泥抹上,不留一丝缝隙。树就这样没有了立身之地。小鸟儿的叫声也随之渐去渐远。
我怀念村子里那林成阴,树成行,槐花扑鼻香的日子。因为只有那样,我才能闻到大自然那清新怡人的气息,听到鸟儿欢快的啼鸣,还有风儿吹过时树叶那轻声的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