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行歪嘴砬子现代散文
阴差阳错之下,我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没随“高格”走户外了,而那里一直有一批情谊深厚的朋友。我一直坚信,有缘的朋友,总有相聚的时候。
天气转暖,心思活泛,原本选择露营的线路,却因时间过长,无法成行。踌躇之下,在各个群内浏览,忽然想起,高格的朋友似乎有些疏远了,便选择了歪嘴砬子的线路。
歪嘴砬子曾经走过一次,算是中等强度的线路,沿路风景指数也很好,是一个值得的去处。最主要的,这回同行的,估计会有一些老朋友。
一
四月二十四日,我和女友略做准备,“掐”点儿赶到了位于高格户外店的集结地。
老远的就看到紫色水晶站在门前东张西望,估计是在等我(内心多少有点歉疚)。相逢一询,果然是在等我,而且已经给我打了电话(匆忙之间竟未听到)。
我和女友赶到之后,大家立即登车(原来就等我们两人了)。
看了一眼二十座位的小“面包”,我心里暗暗叫苦。上周随猎豹的千山之行已经让我晕得七荤八素了,这回不知会晕到什么惨样。
女友脸上也微微变色,估计是担心我的状况。
车一启动,并没有感觉到如何眩晕。细察原因,看到我前面(因为晕车,特意给我留了个最好的位置)的司机(也是老朋友)动作极为柔和,车开得非常平稳;再加上从开着的车窗外吹进来的清新凉风,我未出现眩晕状况。
不久,药效开始发作,这样晕的机会就更小了,而且我们的行程较近,乘车时间短,路况也非常好,我彻底的放松了。
近一个小时的样子,车行到小市,并在路上接上向导心若涵烟(我原以为会是三十七度,那可是老朋友了),然后赶往登山始发地。
车一拐时山区,眼前一亮,一条熟悉的山路一览无余。果然是与第一次歪嘴砬子之行相同的路线。
远远的,山坡一块开阔地有六七人停在那里,估计是准备和我们联合出队的当地驴友。我松了一口气,最少保证我们全队能够安全顺利完成全程了。
刚一下车,一张熟悉的面孔呈现了,原来是三十七度,他果然和我们一同出队。
下车彼此寒暄着,熟识的叙旧,初识的招呼致意。看得出,这些人和我们群是很熟的,估计是经常联合出队。
我们略做休整,并在天缘寺门前合影留念,然后开始顺旧日的老路慢慢向山上徒步。
考虑到一起步就进入到艰难的闷坡路段(本溪地区的地形大体如此),我并没有急于赶路,因为女友并不适应这样的路。
我和女友的准备时间略长一些,然后跟在大队的后面由慢到快的,一点点的向坡上攀爬。
爬坡是很煎熬的,不仅考验一个人的体能和耐力,有时更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意志,任何过于急躁的做法都会带来体能过快消耗的后果。我算得上是深谙此道,明白怎样帮助女友,便停留在女友的左近。一边有节奏的向坡上攀爬,一边告诉女友如何保证合理节奏,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均匀的分配体能。
女友在我的指导下,反而能够走在一些老驴的前面。只是限于耐力不足的原因,走的相对艰难。
为了不让女友的体能消耗过快,我接过了女友的背包,并且始终保持在女友前面一小段距离。既不太远,防止失望和放弃的情绪干扰她的内心;也不能太近,以免给她休息和停步不前的机会,从而打乱节奏。
我们攀爬的“闷”坡超过了五十度,坡程也很远,对于体能不足和经验缺失的队员来说,非常艰难,体能消耗极快,任何急躁与放松的情绪都会干扰爬坡的进程。
女友和我一直紧跟前面的队员亦步亦趋。除了体能特别好的一组队员远远的走在了前面之外,其余的队员离我们并不太远。不过后面的队员则显得为难了,估计已经被我们远远的拉开(肯定在中途停留了更多的时间,以调整状态和恢复体能)。为此,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等待后面的队员。
从道路状况来看,后面队员走丢的可能性很小(只有一条路),而女友的体能和经验又显不足,我和女友很少停下休息,最多是放慢速度,一方面减缓体能消耗的压力,一方面等待后面的队员。
这样的选择是很无奈的,因为在五十度以上的坡上,哪怕是停止不前,也一样需要消耗体能。克服这样地形的唯一方法是减缓速度,让所有的体能都消耗在爬坡过程中,而不是消耗在休整中。
大约接近一个小时的样子,我们成功的克服了这段闷坡,到达峰顶。
按照上一次的路线,我们应当转向左侧山脊的方向,只是并不确认,便稍微休整,一方面让女友恢复体能,一方面等待后面担任向导的三十七度。
在确认方向后,我们转向左侧山脊的方向,沿山脊穿行。
前面的闷坡对女友体能消耗极大,到了山脊我便不再苛求她的速度,而是沿山脊漫步,同时也抓机会拍摄美景。借此机会,后面的队员慢慢的跟上了我们的节奏。
情况还不错,大家的情绪都很高。虽然体能消耗很大,但在山脊路线的调整中,大家的体能也在慢慢的恢复。个别队员为了加快恢复速度,开始补充食水。
我的状况还不错,没有太大消耗。不过我不会盲目的去追赶走在最前面的几位队员,我需要停留在女友的身边,帮助她熟悉这样的地形和给于她徒步的乐趣;我也需要停留在队伍中,和所有的队员一同完成今天的.全程,因为我始终是集体中的一员。
此时的风景并不好看,眼内全是茂密的绿色植被,甚至很难望到广阔的蔚蓝天空。不过正因为植被茂盛,盛产于本溪地区的山野菜到处都是,认识山野菜的队员,甚至都不用刻意的寻找,沿路便可采摘到“大耳毛、猫抓子、笔管菜、大叶芹”等美味可口的山野菜(这还是因为季节的关系,大部分野菜已经长得过老,无法食用的情况下),只是我最喜欢的“刺嫩芽、刺拐把”却很少见,不过我并不担心,因为第一次走这条线路时,我们便在下山时进入到了“刺嫩芽”种植区,哪怕沿路采摘人家放弃的部分,也足够我们丰收一回了。
其实这是一种取舍,在风景指数上,本溪地区或许稍弱了,但却是最富有的地区,山上到处是宝。如医巫闾山那样穷困的地方,却因为山石裸露,而成为视野奇观。正如人们所说,上帝关上了门,却打开了一扇窗子。
然则,也并非说是本溪的山地缺少视野魅力,遍布山间的山芍药、天女木兰等野生花卉,仍然给了我们足够的视野冲击。
其实我们这条山脊路线也并非平静,有些路况还是非常险的,注意力不集中,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只是和凤凰山、千山的那种失误便足以致命相比,风险系数又大大的降低了。却也正适合那些体能超强、胆气不足的队员锻炼体能,增强体质了。
这样的山脊路线对女友多少有些为难,毕竟她没有大八峰的经历,每一处险地都要带来她的心潮起伏,虽然没有千山和凤凰山那样的煎熬,却足以锤炼她的神经和意志。当然,象大八峰这样的高强度线路我是不会贸然让她去尝试的,最少象本次线路的强度(估计有大八峰线路强度的五分之二强)在她未完全适应之前,我不会让她尝试大强度线路。
二
经过一段山脊线路的煎熬,我们突然进入到一段略显宽阔的山间小路。大部分队员的神色一松,全都放松起来,估计认为结束行程了。
其实如我这样走过的人全都明白,还早那。估计我们现在只走了一半行程,后面马上又要进入到爬坡路段了。
当看到我们忽然拐入隐在茂密树丛中的小路后,高兴的队员立即无语了。在草丛中穿行不久,我们忽然面对一个六十度坡度的闷坡。这样那些未走过的队员更是一脸苦相了,如果不是还能随时在路边采到山野菜,估计他们就要坚持不住了。
此时我们所处的海拔已经很高了,足以远眺小市县城的美景。
但见县城座落于群山环绕之间,县城标志性的观音阁水库如熟睡的婴儿,静卧于县城的怀抱里。雄伟的拦河大坝擎托一湖静水,下游的河流贯穿于城市,把县城分成了泾渭的两部分。
此时天气阴暗凉爽,整个县城又给云雾笼罩,好像为城市披上了一层薄纱。一切看起来全都隐隐约约,给人以如梦如幻之感。忽而,县城又慢慢的清晰起来,可我们的视尚未穿透迷雾,视野里又倏忽隐去,一切显得那么的不真实。
我思索良久,便醒悟了,想来是风儿作怪,刚刚把城市上空的迷雾吹散,很快有吹来了别的云雾,将县城再次遮蔽,这样就有了一种异样的动感。
这时的女友相对为难,由于在出行前未能检查她的背包,在穿越山脊路线时,背包带突然断了。这样不仅两个背内的东西集中到了我一个包内,她那个断带背包还成了额外负担,如果再加上沿路采的山野菜,这个分量实在不是她能够承担的。
还好,我的体能足够好,关键时刻还是可以承担她的分量。我明白最难的部分就是眼前这个大坡度的闷坡,便和她略打了个招呼,先行爬坡,然后在坡上等她。
其实这个坡度对我同样有难度,我也不敢用太快的速度,以免体能消耗过快,从而影响后面的行程。
大约十分钟左右,我追上了先行爬坡几位队员;十五分钟,我甩开了所有队员(第一集团已经与我们完全脱节,走得没了影子,或者说从开始走不久,我就没见过他们)。二十分钟左右,我先行结束了这段闷坡的煎熬,到达峰顶。
在峰顶,我卸下了背包,一方面恢复体能,一方面等待后面爬坡的队员。二十分钟的爬坡对我的消耗不小,后背衣衫已经完全为汗水溻湿了。只是因为平时经常锻炼,体能储备很足,还有很充沛的体力罢了。
我守在闷坡的末端,为结束闷坡前列的队员们拍摄。大约二十分钟的样子,女友终于爬上了坡顶。还好,她并未出现体能消耗殆尽的情况。原来她一直边采菜边爬坡,收获的满足大大的减弱了她的疲劳感。
我们全队做了短时间的休整,然后沿右侧山路顺山脊穿行。大家一边采菜一边前进,因而全队整体速度相对迟缓。不过我们并不着急,因为时间还很充裕,足够我们这些人休闲漫步了。
我们沿山脊路线登上一座平缓的山坡后稍做停留,然后继续前行。不久,进入到一个较陡的下坡,之后又将方向改向左侧。顺着这条路,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高峰耸立。我们将沿着这条山脊路线,翻过这一串山峰。
没有走过的队员,特别是那些刚走户外不久的队员望着这一连串山峰直咂舌,“望山跑死马”的古训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我们走过的人都明白,其实路没那么远,“望山跑死马”的说法并非指我们这样的山区。
翻越这一连串的山峰路线相对较险,我们全队速度再次放慢,并且增强队员之间的协同。
因为全队女队员较多,有经验的强驴又少,我只能在关键环节停留,帮助队员安全通过,并在有些实在较险的路段,帮助队员寻找更安全的迂回路线。
应当说我们全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是极强的,没有出现不听指挥和恃强而为的情况。这让我内心安稳不少。毕竟高格户外的出行较为规范,包括本次出行不足二十人的情况下,依然给我们保了险,从而增加了全队的稳定性。
在连续经过险要路段后,我们翻越了两座山峰,接着再次进入了爬坡段。只是这个爬坡路段并不长,迎面撞上了一座近五六米的矮崖。这差不多算是全程的最险处了,目前攀爬的山峰也差不多是全程的最高峰了。
我并没有急于攀爬这最后的一段山崖,而是停留在最后,给大家拍摄。
正拍摄间,忽听到攀爬至峰顶队友的大声惊叹,连声赞叹景色秀丽,估计比前面站在高坡底端远眺县城更美。
等我克服了矮崖,站在顶端四周环望,果然如队员所述,一切美丽难尽言。
远眺峰左,但见群山连绵层叠,近的翠碧,远的隐约;山峰间湖水如镜,峰拥着水,水承托着山,确有仙境般的飘渺虚幻。
远眺峰右,却又是一番人文的写意。峰峦叠嶂中,农田、村镇隐含其中。一条干涸的河流如丝带般在山中盘旋蜿蜒,河床上的砾石(巨岩)隐约呈现。
遥看去程,一座高峰相对而望,其后又一座峰连绵承接。山色青碧,一片繁盛的生机包裹着山峦。忽而又生错觉,感觉对面的山峰更高,或者山峰背后的山峰更高。
回望来程,分明一座更高的山峰兀立着,山峰背后由深而淡的排列着一组山峰。这让我们怀疑,难道这就是我们走过的路么!或者说我们真的能战胜如此多的崇山峻岭么!
登上山峰的队员纷纷寻景拍摄。不过由于山顶过于狭小,停留不了太多的人,全都依依不舍的沿路下山。
我和女友在山上拍摄格外小心,防止失足。拍摄之后,我们也没有停留,顺路下山。下山的路更加险要,而且陡得很。
小心翼翼的下了山,我们并没有继续攀登对面的高峰,而循山峰左侧的小路绕行。先顺小路下了一段山坡,然后循山路继续爬坡。不久便成功的绕过了这座山峰。
三
在我第一次穿越这里的过程中,似乎没有这样一段路。多少怀疑自己是否走错,或者干脆就是从山峰背面的悬崖翻过的山峰。
等到了山峰背面一看,才吃了一惊。山峰背面的悬崖又高又陡,从下面向上攀爬对我的难度或许不大,如果从上向下攀爬则危险得多,成功的概率甚至降到百分三十以下。看来我们当初还是绕过来的,至于为什么遗忘了路线,估计是走得多了,原有的印象也淡了。
山峰后面的那座山峰是我们本次行程的终点,队员们沿山脊艰难攀爬至顶时,才发现,原来山上还有较大的开阔地,足以供我们全队停留。
由于时间早已经过午,大部分队员已经无法坚持,强烈要求午餐,而先前一直脱离我视线之外的第一集团和先行攀登至峰顶的队员已经开始午餐了。
我和女友准备充分,而且时间还有,得以支起炉灶,吃了一顿热食。
午餐后,我们在山顶合了影,然后在向导的带领下,沿原路返回至山脊处,之后沿右侧山坡下行,好结束最后的行程。
下山格外摧残人的内心,如女友这样缺失经验的人,不时受到自身情绪的干扰。
下山的路段是角度近六十度的湿滑山坡,很难行,我们不得不分散开来,各自开辟安全下山的道路。
女友的煎熬没用多久,便给遍布植被中的山野菜吸引,边下山边采菜。
没有想到,这个下坡格外长,最后又进入了满是落叶的水道。在水道穿行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完成下坡的迹象,女友慢慢的落后了,不仅因为她的体能消耗殆尽,也是受到情绪的干扰。
我还是停留在她的左近,随时帮助她。
等克服了考验神经和耐心的下坡,进入到山间小路,我们才彻底松了一口气。不过我不会彻底放松,因为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山路,过了山路还有满是砾石的河床,过了河床是一段乡村土路,过了乡村土路才能进入村镇,我们的行程才算完成。
进入到有路的地段不久,我们很快就在路边发现了山民们种植的刺嫩芽。
这时的刺嫩芽已经收获过了,还挂在枝丫间的要么太小,给人家遗忘的;要么是已经找过了,无法食用的。
我耐心的在所经过的每一个树上仔细寻找,还真的给我采了不少相对价值较高的刺嫩牙。直到女友的那个断了带的背包已经满了,无法再装才做罢。
少了山野菜的牵涉,我和女友的速度也变快了,很快就甩开了跟在我们身边的队友(我和女友已经落到了队伍的最后)。
让队友等待我们不是我的风格,我承担了女友担负的重量,希望女友的速度能稍快一些。只是在进入到河床之后,我们不得不放慢速度,防止河床上不平的砾石扭伤自己的脚踝。好在前面队员的身影已经隐约可见了,我们不会落下太远。
过了河床,路好走了,我和女友几乎追上前面的队友了。
顺乡间土路徒步至村镇过程中,我们加入到了前面的队伍。
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停留在村镇公路上的“面包”车。此时已经有三五个先到的队友坐在车前休息了。
我们在车前休整了一会儿,汇齐了陆陆续续赶回的队友,又和来自小市的队友们道了珍重,才乘车回程。
我们全天的行程非常顺利,而且赶在雨水落下之前登车回返。看到车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水,车内洋溢着欢快的笑声。在笑声中,我们全都沉浸在满满的收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