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更多的是一种追思散文欣赏

刘莉莉

清明更多的是一种追思散文欣赏

  因为下雨,所以得空有时间去工地边上的古镇游玩。清明时节雨纷纷,也许,正是应了这个季节的特征,也许,是她懂我的思绪,用一场柔雨让我身处在了梦寐般的意境中。

  独自打伞走在这花岗岩铺设的古老街道上,“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滴答答……”雨水从街道两旁的房檐屋沿处落下,发出的声响,欢快干脆之中,似乎又有些缠绵幽幽之意。这街景是如此的熟悉,只是现在人长大了,手中多了一把遮雨的伞……“雨还在熙熙呖呖地下,顽皮的孩子们从来不管衣服是否会被淋湿,照样冲进雨幕中,从街的东面跑到西面,嬉笑声、母亲在后面的呼唤声、雨点的滴答声,汇集在一起……”这情景,突然让我面额湿湿的,不知道是雨水还是自己泪水。又快到清明节了,已经有两年没有回老家给自己的亲人扫墓了,眼前熟悉的场景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回忆。

  这古镇正如诸多的江南小镇一样,小桥、流水、老宅子、石皮路,有很多的地方与老家的小镇相象,这也是我多次来此的缘故。沿街的`石阶上,不多的空地,细心的房东摆放着几盆精致的盆景,而且盆景中总有许多的花儿毫不吝啬地开放。母亲出身商贾人家,虽然后来的日子艰苦,但也总喜欢弄些花花草草,到了雨天会特意把它们摆放在门前石阶上淋雨。这应时的小雨,仿佛通着人性,雨步的轻慢,零落在点点花瓣上,娇羞欲滴,细柔妩媚,似乎已分不清那是花的柔美还是雨的芬芳呢,是回忆还是场景,那一丝清香,深深的荡起了这心潮的涟漪,波荡开来,悄然无声。这时,母亲或许就在天堂向我们张望……

  又到了清明,这一次,我无论什么理由,都要回去,回去,到父母的墓前凭吊。雨点落在地上,像是在弹奏一首悦耳动听的小曲,拨动着我的心弦。一滴雨水落在了我的手上,细细如丝,引起我的思绪万千。母亲一辈子生了我们七个小孩,我最小。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处于计划经济年代,虽然有孩子下放到农村,“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离家也就二三十公里,可我到了八十年代初,一踏入社会,就是千里之外,从此,就让母亲多了一份担忧。一封封家书,虽然大多是父亲写的,偶尔接到一封母亲亲自写的,那满满的关怀与思念,读后总会激动好几天。跨世纪后,社会变革,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下岗,从此下海自谋职业,更让母亲担心。由于我自己的原因,打拼多次出现挫折,再加上婚姻变故,直到母亲临终,还是拉着我的手,说“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让我泪流满面,更是让我无地自容……

  雨还在下,仿佛就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回忆营造一种气氛,让我独自彷徨之中。跟随心灵的呼唤,漫步于此,雨在河面上画出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烟雨朦胧中的小河,一艘小船在桥下探头而出,从河心划过,驶向那不远处的另一座小桥,“咿丫、咿丫”的浆声在耳边回响……这画面和声响是那般的熟悉、美妙、令人向往。

  清明,或许留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一种追思,一种回忆,一种过去了得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