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过事堪喜人生哲理的散文
“忍”字,心横一把刀。利刃加心,用心一撑,硬是过去了。这,是需要大胆量,大勇气,大智慧的。
然则,事忍,也是有高低之分,大小之分的。姑且称之为“大忍”和“小忍”。
如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韩愈之“胯下受辱”,可谓“大忍”。“大忍”者,其后是有重大的目的,有“阴谋”在焉。《论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有此意。“大忍”,多发生在成大事业者身上,对于他们来说,忍,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如此的。“大忍”之忍,更多的是智慧在发生作用,而不是心性使然;“大忍”之忍,不是求安,而是求胜。
“小忍”则不同,“小忍”求安,正如《阴符经》所说的:“安,莫安于忍辱。”中国人常说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此等意思。
“小忍”,需要的是宽容、包涵,需要的是谦逊、退让。常人之“忍”,大多属于“小忍”范畴。
常人的宽容,似乎很难达到“海纳百川”的境界,但至少你能够勇于接受,接受好事,也接受那些不愉快的事;接受别人的优点,也接受别人的缺点。好事、优点,自是让人高兴,不愉快的事、缺点,却需要多多包涵,包涵了别人的缺点,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忍让。一个心地宽容的`人,他就会是一个谦逊的人;谦逊的人,就懂得退让。“忍让”,忍的结果是“让”,你“让”了,你也就“忍”了。
夫妻吵架,有一人忍了,就能家庭融洽;邻里勃谿,有一家让了,就能够邻里和睦;朋友之间,小事、琐事,不愉快的事,时常发生,但只要彼此忍让,就不会反目成仇。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明证。张英接家人书信,说邻居同他们家争夺三尺宽的宅基地,要张英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没想到,张英却提笔写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懂理,更懂得宽容和忍让。这一“让”,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忍让”的榜样,也让张英名垂千古。
所以说,“小忍”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小忍”之忍,最是能成就一个社会的融融睦睦的生命状态。
然而,“忍”人、“忍”事,对于个体来说,更需要一种好的心态,心态端正,最是重要。若无宽容、包涵之心,不是出自心甘情愿,纵是忍了,你也会气闷,也会自责自咎、怨天尤人,郁郁而不欢,甚至于积忧成疾。所以,平日里,最是喜欢杜牧的那首《遣兴》诗:
镜弄白髭须,如何作老夫。浮生长勿勿,儿小且呜呜。忍过事堪喜,泰来忧胜无。治平心径熟,不遣有穷途。
“忍过事堪喜”,以忍为喜,情意坦然,说得多么从容而洒脱。浮生匆匆,世事纷繁,烦恼众多,忍过了,就能否极泰来,忍过了,就能转危为安。再则,若果真“忍”过了,也许还会浴火重生,升华自己,正如《莫应对》诗所言:“人来骂我逞无明,我若还他便斗争。听似不闻休应对,一只莲在火中生。”“一只莲在火中生”忍过之后,心净如莲,真唯为可喜之事。
故尔,遇事则“忍”,又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