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送灶粑粑散文

张东东

温暖的送灶粑粑散文

  送灶粑粑是巢湖南岸以及西南边所有村庄的人家每逢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普遍制作的一种米面食物。我家在巢湖东岸,虽说和巢湖南岸最近的村庄相距仅仅区区百米,村庄之间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鸡犬之声相闻,可是风俗习惯却存在一点差异。两边习俗微小的差异,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送灶粑粑的温暖。

  在我的家乡,以巢湖东南岸边一面临水的小集镇为界限,分为南北两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天,相同的习俗是家家户户全都揾米糖果。乡亲们朴实的愿望是,揾米糖果的山芋糖稀非常粘稠醇香,甜腻得简直可以沾掉牙齿。传说贪吃的灶君菩萨吃了糖稀,粘住了牙齿,到了天上见到玉帝,即使昧着良心想制造谣言说说人间的坏话也说不出来;再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总不能刚刚吃了人家甜甜腻腻、温润胸膛的糖稀,转身就翻脸如同翻书,到了天庭见到玉帝就胡言乱语吧。稍微有点不同的习俗是,集镇南边的村庄人家揾米糖果之外,家家户户不论穷富全部把一部分糯米掺和着粳米在石臼里舂成米粉、或者在石磨上磨成米面制作送灶粑粑。集镇北边的村庄不论贫富,都从不制作、也没想过在过小年这一天制作送灶粑粑。

  我读初三那年,国家恢复高中考制度已经将近一年。为了全面提高初三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来年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寒假开始后,学校安排初三学生冒着严寒仍然在学校正常上课。每天清晨六点以前,初三学生们在黑暗中摸索着起床。晚上十点半以后,才能回到宿舍休息。真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忙忙碌碌中似乎忘记了悄悄流逝的时间,不知今夕何夕。

  一个清晨,我因脚后跟冻伤化脓步履艰难,被几位同学搀扶着在黑暗里一瘸一拐摸索着刚到班级坐下,几位昨晚回家的同学打着手电筒也进了班级。一位要好的同学笑嘻嘻地走到我身边,带着轻微炫耀的神色在书包里掏出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纸包,笑眯眯地递过来。我一脸的`疑惑不解,刚要问;他已经一层层地打开纸包,最后露出两个手掌大小的米面粑粑。粑粑用香油煎过,金黄油亮。大概包得很严实,一打开纸包,几缕热气立刻嫋嫋娜娜地升起来,随即一股诱人的甜香扑鼻而来,早就因为寒冷而饥饿难忍的肚子里立刻咕咕地响起来。

  诱人的香气顺着鼻孔钻进喉咙,荡漾在心里,迅速化作一股暖流,潮水似的在心里翻腾着。我正要说几句感谢话,一时却不知道说啥才好。他微笑着说:“前几天我们在一起闲聊时,听说你们湖东边的村庄过小年习俗和我们南边的村庄大多一样,但不做送灶粑粑。昨天过小年,我知道家里做了送灶粑粑,特意回家,今天带了两个给你尝尝。”说罢,把粑粑放在我手里就回座位上读书去了。

  接过还带着他体温的两个送灶粑粑,咕咕作响的肚子催促着我迅速咬了一口,一股暖流迅速地溢满了全身。顷刻之间,两个送灶粑粑就填进了我早已抗议不止的肚子,整个身心顿时感到温暖无限。

  上午第二节课后的课间操时间,我特地忙里偷闲跑到要好的同学身边,十分激动地表示感谢。说了几句话,我觉得他总是无精打、愁眉苦脸,情绪有些低沉。我觉得很奇怪,他平时一贯开朗活泼,今天怎么了?问了很多遍,他才吞吞吐吐地说,今天上午后两节课数学测验。他父亲最近几天要到学校了解他的学习成绩。他的数学成绩一贯较差,害怕不及格挨打。

  大清早吃的送灶粑粑的甜香还在嘴边愉快地萦绕,金黄油亮的色彩还在眼前闪烁,一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的豪气在青涩年少的心灵深处陡然升起,立刻得意地拍着胸脯说:“我到时候给你抄袭几题,不就行了吗?”

  “可是,你我离得那样远,我怎么抄到?”

  是的,我因为成绩好,座位在班级前面第一排,他在倒数第二排,中间隔着五排,他没有千里眼,怎么能够抄得到?

  他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真是围绕着困难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三转还没转过来,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得意地对他说:“你找支不用的旧钢笔给我!”

  他一怔,还是狐疑地递给我一支钢笔。我立刻把中间部分拧下来还给他,手里只剩下一个空笔套;随即向他神秘地一笑。他一见先是愕然,随即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

  我做题目的速度一贯比较快,离结束考试大约还有半小时,我已经顺风顺水地答完了试卷上的每一道题,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同时,趁着监考的数学老师不注意,把最后几个大题目的答题步骤、答案,用小字清清楚楚写在早就准备好的小纸条上,然后偷偷地把写有答案的纸条卷成一小卷,塞进空笔套里。

  估计他这时一定很焦急,我装作不慌不忙的样子,瞟了一眼趴在隔壁桌上的数学老师,见她聚精会神地看着试卷,正在做标准答案。我心里一乐,迅速交了试卷;略微向后排走了两步,尽量装出十分自然的神色,轻轻地把装有答案的笔套扔给他,还自我掩饰地说:“还你钢笔。”

  谁知,考试还没结束,有位同学在操场找到我说,数学老师叫你快回班级去。我一瘸一拐地回到班级一看,我刚才递给同学的纸条不知怎么已经被数学老师拿在手里。看到我进来,数学老师犀利的目光一闪,严肃又有些得意地批评我,你刚才若是不自我掩饰地说一句,我还想不起来你在作弊,耍小聪明。随后,数学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一顿。

  虽然被数学老师轻易识破“阴谋”,重重地挨了一通批评,但是我一点儿也不懊丧,内心深处甚至还有些淡淡的释然和微微的得意。只是转瞬又想了想,后悔平时对要好的同学帮助的太少。因为送灶粑粑的温暖和甜香,一直氤氲在我心里,给处在饥饿寒冷中的我带来了永远难忘的温暖。

  第二年冬天,读师范一年级放寒假时,应一位外县同学的邀请,到他家玩玩。他家在巢湖西南距离长江不远的一个大圩区,是个天然的大粮仓。那时,我父亲正好在那边工作。我利用这一便利条件,经过一番并不艰难复杂的辗转,我顺利地找到那位同学的家。那天,恰好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他家时,他家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吃午饭时,早晨做好的送灶粑粑还有很多。看着金黄油亮的送灶粑粑,一年前的往事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不知不觉一块块地大快朵颐。吃着吃着,觉得越来越香甜。同学的父母见此,不住地劝我多吃。想起来真得惭愧,那时真是年少不懂事,不知不觉竟然吃了两碗多。直到实在咽不下去,我才感觉到不好意思,红着脸意犹未尽地说:“唉,真的吃饱了!”

  吃完中饭,我原来准备返回父亲工作的地方。谁知那位同学已经变戏法一般拿着一个竹篮、一把铁锹、一把铁筢子,闪身在我面前,笑嘻嘻地对我说:“你家在巢湖边,岸边的湖滩上满是光溜溜的鹅卵石。一望无边的大圩区你没见过,我带你一起挖莲藕和荸荠去,顺便让你见识一下圩区冬天一望无垠的景色。”我从来没挖过莲藕和荸荠,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兴冲冲地接过铁锹跟着他往田冲里奔去,早把回父亲所在地的事忘在脑后。

  两人在田冲里忙忙碌碌一下午,挖了半篮子十分瘦弱,看起来无限羞涩的莲藕和看似不好意思躲躲藏藏的小荸荠。看看已经夕阳西下,冷风一个劲地吹来,我和他颇有成就感地扛着工具,拎着竹篮兴冲冲地返回他家。他的父母笑着连声夸赞我俩能干,接着吃晚饭。端起饭碗,我才想起来下午应该返回,免得父亲担心。心里有事,脸上立刻清楚地流露出来。同学和他的父母得知,连忙安慰我,说休息一晚不要紧,明天回去吧。

  第二天吃过早饭,就在同学送我出门的时候,他的母亲拎着一个白布口袋递过来,亲切地说:“孩子,你昨天中午说送灶粑粑好吃,你家那里没有,我下午做了这些,你带回去,给你父母和弟妹们尝尝。”

  我一愣,很想说几句感谢话,脑子里迅速转了好几圈,竟然一个表示感谢的词语也想不起来,只是涨红着脸,嘴里嗫喏着。同学的父母见此,微微笑着说,不要不好意思,你俩离得这样远,能够在一起读书亲如弟兄,都是缘分啊!收着吧,孩子!

  同学连忙接过口袋,笑着说:“我送你一程吧!”分手时,我接过白布口袋,挺沉的,足有十多斤;摸一摸,口袋上还带着温馨的暖意;嗅一嗅,一股醇香扑鼻而来。顿时,满心暖洋洋的,宛如沐浴着春日的阳光。须知,那时的国家工作人员每月的粮食定量只有三十斤,这十几斤,就是一位工作人员半个月的口粮啊!

  将近四十年的时光转瞬而去。多年来,我陆陆续续吃过不少送灶粑粑。有用油煎成金黄色的,洋溢着诱人的甜香;有清蒸的,弥漫着浓郁的醇香。但是,在我心灵深处,一直觉得这两次吃的送灶粑粑香味特别浓郁,特别温暖。直到今天,都一直暖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