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长白山记散文
几天前,济南快乐天下户外群在网上发帖子,组织驴友们周六登长白山。一看到“长白山”三个字,我立刻想起远在东北的长白山。看完组织者对于长白山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山东的章丘、邹平、周村三地之间也有座险峻峭拔、风光旖旎的长白山,只是知道的人不多罢了。在地理成因上,南北长白山都是由火山喷发而成,是地地道道的姊妹山。虽然在名气上两者不能相提并论,但若论年龄,山东长白山还是姐姐呢。山东长白山还是隋末著名的王薄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地,至今邹平、章丘长白山一带仍有义军留下的若干历史遗迹。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第一支抗日武装也诞生在这里。这些介绍,使我对长白山的兴趣大增,有了立即去探个究竟的欲望。
12月14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一行50多人的队伍乘大巴车来到了济南东部50公里外的章丘市普集镇长白山南麓。由于进山的道路狭窄,大巴车在一个不能继续往前走的地方停下了。我们下车后又走了大约两公里的水泥路,穿过了南、北三山峪两个小村庄,才来到了长白山脚下。站在山下,往三面山上一望,只见山峰逶迤,崚嶒险峻,像一把把山锥直刺苍天。与别的山不同的是,这座山脉除了半坡以下生有少量的树木以外,半山坡以上几乎都是光秃秃的,跟和尚头似的。山坡上的植被多为一些荆棘以及枯黄的茅草,在这隆冬的季节里显得有些荒凉。有的山坡看上去大片大片黑乎乎的,像着过火似的。我们首先爬的山峰叫骆驼峰。从山下看,峰顶上有两个较大的锥包凸起,颇像骆驼的双峰,山峰由此得名可知。开始爬山时,还有依稀的小路可循,走着走着,小路基本上就看不出来了,领队只好在前面为大家开辟道路,引领大家上山。
山坡越来越陡峭,又没有路,有的是荆棘乱石挡道,十分难行。我们把着岩石,拦着荆棵爬山,行动十分迟缓。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可是到了山顶一看,原来我们只是攀登上了一个平缓点的山脊,到骆驼峰顶不过半程而已。这时,我的腿好像有点迈不动似的,也跟不上第一梯队的步伐了。我站着歇息一会儿,喝了袋牛奶补充下体力,然后准备跟上前面的队伍。我身边的一位老哥说,领队走的这条路儿太艰难了,我们往西边去吧,哪里山坡儿缓和一点儿,只是远一些。我觉得老哥说得有道理,于是跟着他往西边去了。我们一行只有三个人在前面走,攀上一座小山头,回头看看其他驴友,大部分都跟着领队走近道了,也有小部分跟着我们来了。我们正爬着山,迎面遇见从山上下来的一伙驴友。我与他们打个招呼,然后问道,上面的道儿好走吗?一位中年男驴友答道,不大好走,基本上没有路。我又问,这里距离主峰还有多远呢?对方回答说,大约六七公里吧。你们爬上这座山峰,差不多就能看见主峰上那面红旗了。
攀上骆驼峰顶,只见峰顶上山脊狭窄,宽不过一米多,全是一些嶙峋的褐红色石头,说它是一座石峰最恰当不过了。也难怪山半腰以上到处光秃秃的,在一座石头山上,不长树是正常的,能长树反而成了怪事儿了。峰北坡是深不可测的陡峻险崖,一眼难见谷底。南坡也有七八十度,不过稍缓一些而已。站在山巅,往东北方向看去,在连绵的群峰中,有一座突出的山峰上插有一面旗帜,影影绰绰的',我知道那就是长白山海拔824米高的主峰摩珂顶了。从脚下的骆驼峰到摩珂顶,至少要经过七八座山峰,才能到达,我虽然从心里迅速掠过一丝畏难情绪,却并不十分打怵。我一时不知道哪里来的胆量,竟然爬上了眼前最高的一处“驼峰”上。站在“驼峰”上,颇有振翅欲飞的感觉。俯瞰山下,只见:远处的原野被白茫茫一片大雾笼罩着,仅有山脚下的几个小村庄依稀可见,就像海市蜃楼似的。东边的白云峰、茶叶山等几座山峰全都凌驾于白雾之上,像在天上一般。眼下的山坡就像刀裁似的,看得眼都有点晕,似乎站立不稳。山风清冷,直刺面颊,令人不怎么舒服。我有点激动,大声喊了几嗓子:啊——我们上来了。刚喊完,我见领队和几位驴友才登上峰顶来,比我们晚到了将近十分钟。我就想,人们平时走路也好,做事也罢,都有走“捷径”的心理,可是有时候结果却往往会适得其反。从我们今天爬山的实践中就证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但领队如果是刻意带领大家寻求刺激,挑战困难则另当别论了。
我们在骆驼峰上少歇,喝点水,也就几分钟的光景,身上的汗水就消了,贴身的衣服凉浸浸的,像揣着冰似的。于是大家未等待后面的大部队登上来就继续赶路,向着主峰进发。一路迤逦蛇行,攀越了多座无名山峰,经过了一片片被山火烧过的山坡。许多荆棘被烧过的枝干大多碳化了,一些黑灰弄得衣服、背包脏兮兮的。但这些我们都顾不上了,因为山坡陡峭,安全第一,脏了衣服根本算不上什么。在一座山峰的南坡,一块稍大点的石头下面,我忽然发现一棵叫不上名字来的花儿。花儿生在一块凹地,开得正好,花骨朵却瑟缩在厚厚的叶片里面,像是怕冷,又像是害羞。在这隆冬的时节里,能在如此高的山上,见到盛开的鲜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我急忙为她拍了几张照片,算是纪念。身边的驴友也赶过来看,大家都觉得稀罕,却没一个人认识她的。
我们一路上连续不断的上山下山,虽然寒气袭人,但汗水却一直不断。我贴身穿的内衣早已经湿透了,粘在身上凉浸浸的不怎么舒服。我的擦汗毛巾也是湿漉漉的能拧出水来。在经过了大大小小的七八座山峰之后,又下到一处垭口上,我们几个驴友一起停下来休息。等再爬上又一座山脊,毗邻的山峰上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我知道,主峰摩珂顶就在眼前了。我心里一阵激动,竟然顾不上疲累,一鼓作气爬上摩珂顶。站在五星红旗下,一种征服感,胜利感油然而生,心里崩提有多高兴了。红旗杆被一圈石块牢牢地挤住,有人在红旗南侧一块大点的石头上用红油漆写了“沫湖顶”三个字,我才知道原来摩珂顶还有个别名。站在摩珂顶,往四下看去,除了周围一些山峰拱立于白雾之上以外,山峰以下大部分的山脉都朦朦胧胧的,一些长长短短的光秃秃的山脊起起伏伏,叶脉似的从山顶向谷底延伸,也颇为壮观。此时此刻,我们身处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愉悦豪迈的心情无以言表。
摩珂顶东边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场地,地势略矮几米,有一座像是建筑物坍塌的遗迹,墙上有人写了“沫湖寺遗址”几个字。关于摩珂顶上的寺庙在当地流行一个传说:某个朝代,四川峨眉山上来个云游和尚,名字叫波罗。波罗攀登上摩珂顶,见这里风景很好,是块风水宝地,决定在这里建一座寺庙。波罗四处化缘,终于将寺庙建成,一时香火旺盛。但好景不长,有一伙土匪也看上了这座寺庙,他们打家劫舍,来到寺庙里吃喝玩乐,还掳掠四处妇人来山上淫乐。和尚看不过,却又无可奈何,还得供养这伙人。终于有一天,和尚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不久,这伙匪徒就将寺庙吃光喝光之后也不得不离去,仅留下一座废墟在风雨中飘摇。
在长白山的北坡,邹平境内,有个黉塘岭,岭上有个醴泉,常年不涸,传说少年范仲淹曾经在此刻苦读书。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醴泉旁修建了醴泉寺。几百年来,到醴泉寺进香的香客络绎不绝。后来寺庙坍塌,无人修缮,至今仅剩下一处残碑遗迹了。因为我们不从北坡下山,所以没有到,甚觉遗憾。
我们在摩珂顶下面一处避风向阳处休息,驴友们陆续到达之后,大家开始用午餐。山上有块巨岩,上面有人写了“摩珂秋翠”几个字。据说这是章丘著名的十二景之一。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摩珂秋翠是看不到了,赏摩珂冬雪应该也不会差,可惜济南、章丘一带今年冬天至今也还没见个雪花呢!
饭后稍休息,我们便开始下山。山坡陡峭,荒草茂密,由于草滑,我不小心在一处山坡上摔个轱辘,但有惊无险。爬起来后,我忙给后面的驴友提醒:大家小心点,草滑!在半山坡以下,荆棘比人还高,密密麻麻的像小树林一般。我们一个个猫着腰在荆棘丛中左穿右插,稍不留神,荆棘就会挂住衣服,背包。下得山来,看看衣裤,刮痕累累,尤其是我那新买的冲锋衣,有几处破损,就有点心疼,但比起爬山的乐趣来也觉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