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文字别人的广州经典散文
欧阳杏蓬将他记录在广州、潮阳、深圳生活的文章集合成集,其中与广州有关的篇章达50余篇,即名《广州读本》。《广州读本》共收作者文章97篇,合25万字。《广州读本》,顾名思义,是描写作者在广州生活的文学作品。在打工文学或民工文学中,欧阳杏蓬是一个另类,他写作的角度、写作的风格和选择的题材与郑小琼、塞壬、林坚、张伟明、安子、缪永、王丽丽、盛可以、王十月、戴斌等被称之为“打工作家”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甚至很难将其归类。欧阳杏蓬是农民工,凤凰卫视节目采访他时称其为农民作家,我想,欧阳杏蓬大致属于“农民工文学”的范畴。欧阳杏蓬在写作时,很注重题材的选择、语言的锻炼和写作的视角,语言精细,表达准确,结构自然,行文充满文情怀。
《广州读本》融注了不仅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对广州城市、广州生活、农民工生活做了独特的描述,写出了真实而又细腻的心路历程和灵魂深处的冲突,写出了他对城乡二元体制的焦灼,写出了他面对现实的内心的认识与迷惘、进取与徘徊、拼搏与矛盾。《广州读本》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作品题材丰富,涉猎广泛。虽然集子名为《广州读本》,但作者将文字分为了“广州印象”、“广州生活”、“我在潮阳”、“我在深圳”、“泊客”和“乡土与亲情”六辑。其中,有对广州城市的直接描写,如《石的羊》、《天河北路》、《非记忆的新市墟》、《在世俗与诗意里的天河棠下》等,也有描写广州生活的篇章,如《物质性生活》、《244A》、《雨落如注的那个五月》。另外,有对打工经历和生活的直接素描,如《一个人的流浪》、《深圳一条大路上的海阔天空》、《广州十年》、《城市,人间的石头雕像》、《大城小命》等;有反映农民工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与企业主抗争的故事,如《彷徨在三叉路口》;有描写故乡亲情和对留守儿童的文字,如《我那弱小的村庄和卑微的父母在眺望远方》、《你的忧郁我的魂》、《爸爸的村庄》等,把笔触伸向了在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有的写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反思,如《我们要看好自己》、《谁在看你》、《生活的梦》等,还有对身边的人的关注,如《天桥底下的背影》、《我们在底层》等。
二是作品思想内敛,却处处流露真情实感。《广州读本》中的每一篇作品,无不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环境的观察、生活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没有无病呻吟,而是充满人文情怀和生活反思,有感而发,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比如,散文《我们要看好自己》中作者对绝望的.体验;散文《天桥底下的背影》对弱者的关怀与同情,以极具力度的词句表达对公平正义的向往;《深圳一条大路上的海阔天空》写出了作者落魄不消沉的胸怀;《广州的味道》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客居他乡城市的体会;《你的忧郁我的魂》表露了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在乡村的孩子思念。《2010,在广州安居乐业,养猫喂狗》写了作者新的期盼。而这些文章汇集起来,表达的意思与思想是一致的,前行的方向清晰,而时间却那么漫长。面对现实,作者用一管笔在诉说一个农民的感悟,深刻处,一样,令人动容落泪。
三是作品凸显了作者作为农民工的身份,在表达时所产生的张力让人关注这个时代的农民工。欧阳杏蓬既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也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工,他一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用有距离的眼光来近身观察一个城市,新的感觉出来了,《坐在城市的窗户边》、《广场随想》、《城市:从庙宇到坟场》《三百年后我会回来》等篇章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那种对城市的描绘,对生活的忧虑,对未来的希望,对人生的咀嚼,令读者发现一种在身边却被忽视的一种人的生活状况。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农民工,我们熟视无睹,而《广州读本》令你再无法逃避,我们得想,得为他们做一些什么了。
四是作品描写了城乡体制下农民工身份的归属与思想变化。农民工在城里遇到种种矛盾和冲突,处于这些矛盾冲突中心位置的不再仅仅是劳资矛盾,居于城市的农民工更感受到了城乡二元体制下,身份不被认同所带来的苦恼。现在的农民工不再是抛妻别子跑到城市里来打工,为了简单的养家糊口,而是有了更高的诉求,目的是消除户口和身份歧视,公平合理享受社会制度和劳动成果,获得有关的保障和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对此,书中有多处描写,如《2010,在广州安居乐业,养猫喂狗》、《年终总结》等。
《广州读本》更多表达人性诉求,迫切渴望人文关怀与身份认同。改革开放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的巨大人口流动是中国社会结构性变化之一。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了7000万;而到本世纪初期这一人数剧增至1.4亿,差不多占中国人口的一成以上。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重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因而,我相信,《广州读本》出版后将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广州读本》不仅仅围绕着广州,还将作者在潮阳(汕头)、深圳时所写的文章收集了进来,让读者通过阅读看到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的一个面貌,感受到时代的力量。作者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望,与这个时代紧密联系。《广州读本》写的是作者的经历,广州却是别人的广州。读《广州读本》,需要一个安静封闭的场所,才能触摸到作者写作时的灵魂。
《广州读本》真实刻画了打工者在城市里的现实生活,并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感染到读者,但是由于一些作品偏重于自我情绪的表达,着意渲染忧虑,感伤情调太重,容易给读者产生消极影响。在这个追求快感的阅读时代,作者或许朝向光明面,歌颂生活和爱情,会获得更多的荣誉与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