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与美散文

莉落

颜值与美散文

  “颜值”一词,多见于网络。网上说,“颜值”表示人的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评价,男女通用。网上以文配图“评价”颜值时,不论男女,总是弄个正面头像,唯脸是评。古人说“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也是评价的脸。文君的“颜容”或“脸际”或“脸”,拿到现在就是高颜值,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 “颜值”高未必就是俊男美女。无论男女,美不美,要看外貌的整体,如体貌、身段,而不唯“颜容”、“颜值”。看人,看物,都要观其整体,不能以偏概全。这也很像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美的观照,评价 。

  文章有整体布局;结构得当,绝无妨害主题的累章赘节;语言清新生动;与内容匹配的叙事风格:这样的形式,应该是美的;光文笔好,不为美。中国画讲究笔墨、虚实和留白,而漂亮的题款、几枚红色印章也属画面构图。各部分相得益彰,才有整体的视觉形式美。光字、印好,不是好画。演奏手风琴,有左手键的配音,与右手主旋律合成,才能表现整体的听觉形式美。光有熟练的配音,并不好听。

  人的外貌美不美,和人创造的精神产品的外在形式美不美,应该有评价的共性:重在外貌整体,既看体貌,身材,也看容貌,颜值。文君之美,怕也不光在容貌的“颜值”高,必定是身材窕窕,外貌整体好。要是高颜值却O形腿,就没有“凤求凰”了。司马相如的颜值怎样?说不清。无论如何,他的“颜值”绝不会差,整体形象也不错,所以才能常侍皇上;文君才对他“心悦而好之”。《三国志》说周瑜“长壮有姿貌”,可见他体貌、容貌整体绝佳。

  退一步说,体貌身材好,似乎比容貌颜值更重要,即使颜值稍逊,也不失为美,“瑕不掩玉”。《宋史》说杨承信“身长八尺”,相当于现在身高1·84米。男人体貌伟岸,所以他“美仪表”。“三寸丁”的武大郎即使有潘安的颜值,潘金莲也相不中他。

  然而“颜值”高不高,整体美不美,恐怕难有通用的尺度。走台的女模,身材瘦长,但听说德国女模却略显丰满。或许这是审美情趣的不同。依我看,不同、反差也造就美。建筑群内不同的`造型、小说起伏跌宕的情节,都是反差。歌曲音调高低有反差,才可能好听。色彩也一样:要是画面上只有深浅不同的一种颜色,那就是单色画,近似单调的素描了。

  北欧人金发、碧眼、白皮肤。金发、碧眼色调较深,对皮肤的白,形成反差,封富了头部的色彩。据说白种人以白发为丑,红发次之。中国人黄皮肤,但黑头发、黑眼睛的深色,反差于皮肤的黄。如此,中国人头部的色彩才多样,才有反差,才好看。要是学白种人,把黑发弄黄,黄皮加黄发,一颗黄脑袋,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颜值?美国牛仔穿上喇叭裤,长腿显得稳定。中国人的腿,特别是小腿,较短,喇叭裤一登,挺拔不显,稳定有余。当然,高个的中国人例外。当然,个体各有偏好,审美视角不同,又有民族差异,似也无可厚非,但愿不是跟潮而失去自我,更不是崇洋而失去自信。

  即便是单论颜值,特别是男性的颜值,“数值”“评价”也难求同。旧小说里美男的颜容近美女,显阴柔。现在呢?见过网上两个什么星的合影,都像美女。那头发短的或为男?窃以为,男人颜容当有男相,一看就知是男人,楞角分明,线条硬朗,而不是线条柔弱、粉面朱唇、眉目秀曼的一付女相。当然,男人这样的女相,自也有人羡慕。

  不过也曾有媒体报导,我们的某女士因目睹了英国足球队员、阳刚型美男贝克汉姆而激动万分。前述周瑜的“姿貌”,眉宇英气外,多年征战写在脸上的些许皴糙,更画出了伟丈夫的阳刚美。真周瑜绝不是京戏里阴柔的奶油小生。看来,对中国男人颜值的“评价”,“小鲜肉”之外,还有阳刚美的英俊男士。后者也应立足于美男之列,而不光是阴柔派一家。

  人的外貌——包括颜值——却无关其内心,绝不等同于刘勰文论的“文”与“质”。悠悠黄河东去,英雄何止万千。他们“留取丹心照汗青”,不语颜值对后人,因为心与颜不相干,所以荀子也说“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反观我们有些“公众人物”的影视“星”,高颜值却吸毒犯罪。即使有心、颜如一者,也不能确证灵、肉必然一致,因为这有悖于自然秘码、天地造化。

  然而我们有些编导却断定心、颜同一,英雄必然高颜值,于是一些电视剧里既有大美女抗日,又有小鲜肉卫国,或者索性让大美女挽臂小鲜肉,一块甜蜜蜜地“抗日”玩儿。在这类电视据里,多把悲壮残酷的抗日战争变成荒唐玩闹的游戏。

  有人以“考据”之笔抹黑抗日英雄,有人借电视之力调侃抗日战争。无论左权、马本斋、赵一曼,还是李林、张自忠、戴安澜,他们都是血御外敌的英烈、全中华民族的英雄和灵魂,就如共青团员卓娅、马特洛索夫是俄罗斯民族的英雄一样 ,斯大林时代是,普京时代仍然是。中华之英,民族之灵,绝美的壮举,千载为歌,万古流韵。

  铁定的历史总会校正被抹黑和调侃的部分,包括人的颜值和内心:有时这两者竟然相反。文艺作品也有“文”与“质”对立的。这样的人,即如当时的美男汪精卫;这样的戏,就有好听的京剧《四郎探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