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心里好烦,一个人无聊的去图书馆看了一会书,心里的烦躁让我看不下去,出来图书室,天空零零星星的飘起雨点,一个人漫无目的的走着,顺着马路中间的绿化道,听着城市车辆引擎的轰鸣,让本来就烦躁的心里不觉又升起一股莫名的火,本来在图书室看的就是关于父母的文字,同龄人写出来的,让我的心里又有了一点思念家乡父母的心。
路上我低着头,不时听见身旁路过的情侣的欢笑的声音,心里又多了一股失落的感觉,好想安静一下,好想离开喧嚣的城市,寻找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让自己好好静静,可能真的是累了。
不觉,已经走出好远,刚下过雨,路边的草上树上还挂着露珠,空气也格外的清新,或许是这样的空气让我的心里稍微的舒缓了一点,没有刚才的压迫。
一直以来总是看着。听着别人的故事,感动这别人的生活,本来自己是主角的生活,突然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观众,生活越来越单调,别人的生活决定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凭什么要别人决定,我才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我要有自己的生活,我要导演自己的人生,哪怕是没有观众的电影,我也要演下去。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就醒不了呢?已经遍体鳞伤了,为什么还感觉不到疼,难道还不到极点吗?难道真的到了舔舐着自己的血的时候才能学会吗?为什么自己就不能逼一下自己呢?对自己狠点,安逸的生活已经让我成了生活的瘫子,在不直起身子来,就永远趴下了,“自己”醒醒吧,别再堕落下去了,该洗净淤血和让伤口愈合了。
抬头发现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了,脚下的路我可以回头走,生活怎么办,也能回头吗?生活还得继续下去,生活的前面哪怕没路我也得开一条路出来。脚下没路了,我回头,顺着原路返回,心情稍微好了一点,生活还在继续……
当我教完《春酒》时,恰逢读到《杨梅》一文。竟忍不住拾起《琦君散文精选》,拜读一番,被那剪不断的故土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童心童趣深深地打动。那放射出的真挚、深沉、执着、热烈的情感,激起我无限的感慨。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与一位老邻居看着相册,看着他那浓浓的乡愁、温情的母爱、忆苦思甜的童年。任凭岁月变迁,不管时过境迁,琦君对故乡的人、事、物的深情记忆、敏锐感受,一一展现在她的笔下。
浓郁的故土色彩呈现一种朴素的情感。《读书琐忆》中的谷仓、菜油灯、稻田;《春酒》中的春酒、分岁酒;《杨梅》中的茶山杨梅、尝新。这些极具故土色彩的字眼,犹如一股淡淡的轻烟泛着浅浅的愁,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民族特色的家乡风俗图景,并流露出琦君浓浓的乡土之情。她的乡愁是具象化的:捣年糕、迎新掸尘、送灶神、点风水烛、分压岁包、赶社戏、滚龙灯、吃汤圆等故乡的风俗风情,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从乡愁中探寻人们精神原乡的高度,同时也给琦君散文添上了一份瑰丽的文化色彩。再如《桂花雨》,文中开头写道:“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结尾又写道:“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琦君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童年,我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她忘不掉,也不能忘。
忘不了的还有母亲,在散文中,最多出现的一人便是母亲。这是一位充满母心、佛心的贤妻良母。《粽子里的乡愁》中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心地善良;《春酒》中的温婉低调;《杨梅》中的慈悲平和;《素心斋——髻》质朴、自甘淡泊;《金盒子》、《妈妈的手》吃苦耐劳、体贴他人……她对母亲的描写不是一篇完成,而是通过许多篇章,一篇一两个重点,将许多重点串联起来,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母亲有着中华传统女性的美德。在她眼中,母亲是世间苦难的象征,更是她力量的源泉。她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更多地源于母亲。正是这样一位母亲,才造就了今日的琦君。
她用“情眼”看故土,看母亲。处处显真情,处处表真爱。她还用“情眼”记忆着童年的世界,这世界有欢乐也有泪水。《春酒》中“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杨梅》中“母亲看我那副猴相,笑骂我:‘这样吃杨梅,给你找个茶山女婿吧!’”《金盒子》中收齐了《封神榜》的香烟片。让我看到一个充满柔和色彩、温馨气氛的童年,一个活泼可爱、富有童心童趣的小琦君。也勾起我童年的种种乐趣:打四角板、推铁环,偷番茄。作为同乡人,也许有许多趣事有相同之处吧。她那美好的童年,也常透着哀愁。如《金盒子》悲切地倾诉对哥哥、弟弟的思念。“哥哥与弟弟,就这样离开了我,留下的这一只金盒子,给与我的惨痛该是多么深?他正为他给与我如许惨痛的回忆,使我可以捧着它尽情一哭,总觉得要比什么都不留好得多吧!”让人看到了心酸的一面。但她没有回避悲痛,而是直面悲痛,用达观的心怀念那真实的童年。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与一位老邻居看着相册,听她讲着那照片中的故事。她平静的叙述,带着口语式的絮话:“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书卷气的诗话:“明亮阳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动态化的叙述话:“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浓浓的温州农村方言:“有一次,父亲要出发打仗了。”“在同村的小朋友面前,我是个有肚才的读书人。”还喜用语气助词、俚语、俗语。话语中籍蕴着丰富的瓯越文化、民俗、风情、物产诸方面地域特色,并以此作为物化审美,生态伦理,情感寄托,这是温州家乡留给琦君的文化烙印,我们温州人读来倍感亲切。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与一位老邻居看着相册。照片中我们见不到大场面,也许是一盏菜油灯,也许是一个香烟片,却能感受依恋、甜蜜;我们见不到撕心裂肺的情爱,也许是母亲会心的笑靥,也许是亲人师友的教导,蕴含着的是一份慈爱、怀念;我们见不到华丽的辞藻,也许是平淡之景,也许是暖心话语,流露着思念、亲昵。犹如茅草根,有一股淡淡的泥土的清香和甜味。你或许认为她不深刻、不内涵,但总有一根线在牵引着她的散文,一条不能割舍的线,那便是“爱”。
白先勇先生曾说过: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这便是我与一位老邻居看相册。
南国的四月,一直在下雨。
我喜欢下雨天。我总觉得下雨天带我一种惬意。休闲。短暂的忘记自己的烦恼。去放空自己。下雨的时候,我最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听一些自己喜欢听的歌,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写一些自己的文字。
我文采不好,真的不好。我写的文章都像是记流水账,一个好的文采的养成,需要你多读,多练。还有就是要多思考,多观察,这几点我都很欠缺。习惯了用微博,习惯了用简单的几段话记录自己的生活。也许现在的人都越来越懒了。以前我有自己的日记本会写日记。现在肯定是变懒了才不写了。说自己没时间肯定是借口。
从凤凰回来,心还没有收回来。我的脑海里不断的播放着是穿着苗族服饰的阿妹。是沱江上的泛舟者。还有那些青石板的小巷。我喜欢凤凰的清晨。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沱江上的时候,好多当地的居民开始洗衣服。凤凰的早晨跟我一直生活的深圳的早晨是一点都不一样的。我喜欢凤凰这座小城,我是多么的不愿离开。我不是文艺女青年,但是却有那么一点点喜欢文艺。
我喜欢江边上那些酒吧,清吧。喜欢那些不一样的文字。来凤凰玩的都是一些年轻人,大部分是恋人,他们带着他们的爱情来到凤凰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镇,他们来寻找凤凰的故事,也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凤凰这座小镇听。
有一部分闺蜜,约上三五个好友,一同来散心,江边上。经常看到他们找路人合影。我是一个人过来的,一直就想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人。背个包,带上个相机,就出发。第一站选在凤凰。一直想去的一个边城小镇。在网上看到那些图片之后,我就想,有生之前,我一定要去。
那天晚上刷微博,看到凤凰4月10日之后要开始收门票了。我赶紧转发微博:凤凰,在收门票之前,让我看你一眼。来不及多想,我就在网上查好了路线。定好了火车票就去了。
凤凰的美,没在它的宁静。凤凰的美,美在它的夜景。凤凰的美,一直在我心中。
我喜欢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我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我更喜欢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天。
我爱春天,因为它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瞧!那儿的小青蛙“呱呱呱”地出来捉害虫了;小蜜蜂也“嗡嗡嗡”地出来采蜜了;小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高兴地出来传播花粉了!看!小草顽皮地从土里钻出来,挤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花儿穿着华丽的衣服,快乐的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小树苗也换上了新装。大自然完全变了。
我爱春天还因为它是生机勃勃的。看!去年的小树完全长高了一截;而路边的小树抖了抖身上的露珠,一挺胸膛,那活像一个穿着绿衣的小战士。河边的柳树甩了甩嫩绿色的长辫子,微笑着向人们点头致意。那正忙着搭窝的小燕子也为春天田加了一片生机。
我爱春天,更因为它是姹紫嫣红的。远处山上,一簇簇,那一团团花儿开得正热闹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朵朵鲜艳、灿烂、光彩照人的花儿向着大地微笑。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正在成长的大好时机也不正是在向着大地,向着祖国,向着美好的明天,向着中华龙的腾飞发出灿烂的笑容吗?
看!春天的雨是多么的美丽,它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把小草儿,树叶儿冲刷得干干净净,让它们绿得发亮。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悄悄然地走进大地,为大树,禾苗解渴,然后把大地上的尘土洗刷掉,还给我们一片清新,怡人的空气,为人类无私奉献,悄无声息,不图回报。
啊!朋友,爱它吧,爱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天吧!
11月19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不时有凉风吹在人身上,舒服极了。我们五年级三班全体师生来到国家4A级景区--西安碑林博物馆学习、参观。
导游说:“西安碑林有七个碑石陈列室,八个碑亭,两个时刻艺术室,六个墓志陈列廊和四个临时展览室。珍藏了从秦汉到明清多个时代的碑刻,是石刻艺术的宝库。”
走进博物馆大门,远远就看到一个华丽的碑亭,它雕刻精美,颜色华丽,高高立在广场中间,它的后面是连成片的柏树。走近亭子,里面立着一大块石碑--著名的石台孝经碑,它是中国最完整的古代石碑,碑顶雕满了云朵状的双层皇冠,雄伟极了。听导游介绍,它是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亲笔题写的真迹,石碑总高超过六米,是碑林中最壮观的石碑。
绕过石台孝经碑,顺着青石板路向里走就到了碑林第一展室,里面陈列了许多名家真迹,有的十分精致,有的略显粗糙,有的娟秀清新,有的粗犷豪迈,真是各有千秋。
不知不觉来到第四展室门前,迎面便闻到一股油墨的清香,原来是工人们在制作拓片,只见他们熟练地用毛笔把墨汁涂在一个印章状的布包上,然后均匀地在宣纸上印压,一张拓片就形成了。导游说这是涂有特殊药水的宣纸,它们先经过处理,会按照碑面的凹凸自然变形,干了之后经过吸油墨水的布包拓印,就成了黑白分明的托片了。参观完拓片制作,向右走,来到国画作品碑刻的展区,我不禁发出了感叹:“人们把文字乃至书画雕刻在石头上,要付出多少心血啊,不但把字的顿笔、运笔、回笔刻得十分精致,还把画的勾、皴、点、染也刻得惟妙惟肖,真是不可思议呀!”
出了第四展室,我们又依次游览了五、六、七号展室,随后我们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小花园中,花园四周是古色古香的中式连廊,地上的石板路凹凸不平。园里有苍劲的古松和绿油油的草坪,园子的一角竖立着几排整齐的石桩,有一人多高,上面雕刻着动物的形象,据导游介绍,这些石桩是古代拴马桩,雕刻的动物不仅用于装饰,还有吉祥的寓意,如猴子代表“代代封侯”、马代表“马到成功”等等,别有一番趣味。
走出花园向右转,就来到了石刻艺术室,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犀,足有四五米高,导游踮起脚尖、伸直胳膊甚至连手指都没有一点弯曲也碰不到它的下颌,十分雄伟。仔细观看,它的雕刻太精细了,连肚子上的细小皱纹都雕刻得细致无比。导游说这是看守皇帝陵园的巨兽,重约十吨,使用一整块巨石,是动用了大批人力,花费数不胜数的金钱和漫长的时间雕刻而成的,是无价之宝。
参观了各个展馆,游览已接近尾声,我们仍然沉浸那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珍宝之中,临别时,我们依依不舍地在石台孝敬前合影留念。今天的游览使我受益无穷,这次经历令我永远难忘。
秋天,你好! /
凉风缓缓袭来 送走了酷暑与繁嚣 迎来了姗姗来迟的一季秋凉 连沉寂的心也跟着活络了过来 我默默地说声:秋天,你好! /
独爱秋风的惬意与温凉 犹如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塞满了满心的欢喜与祈盼 而今,终于飘来了一季秋凉 /
森林里,金黄色的小花 星星点点的蔓延开来 犹如夜间飘来飘去的萤火虫 一闪一闪的泛着光芒 消退了春花争艳的妖娆 静静地守候着属于这个季节的清悠 蝴蝶儿在花丛间蹁跹起舞 蜜蜂、蚂蚁上下忙成了一片 秋虫们欢喜着这个乐园 /
秋晕飘到了湖边 自然中的一切如此和谐 蛙声迎来了黑夜 秋风使湖水掀起了一层层细微的波浪 还带来了夜莺的歌声 一切都显得那么安然 叶片儿随风微漾着 激发了我来不及言语的情感 使我激动得几乎无法呼吸 /
秋天,你好! 我敞开满心欢喜 拥抱这一季温凉 我,爱你的山如眉黛 爱你的水上轻柔 /
秋天,你好! 我敞开满心欢喜 拥抱这一季温凉 我,爱你的睡意阑珊 爱你的幻影秋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