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刘莉莉

桃花源记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引导语: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在这里,陶渊明描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腐朽社会的批判。学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来做题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吧!

  基础练习题一

  1.能够表现桃花林景色优美的句子:

  2.能表现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

  3.能够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4.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安静的句子:

  5.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幸福恬适的句子:

  6.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7.本中侧面描写桃花源不易为外人所发现的句子:

  8.本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句子:

  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之句,本文中与其意思相似的句子:

  10.文中写老人及孩子肖像、神态的句子:

  答案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基础练习题二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为什么?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1、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渔人、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

  2.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如下:

  1.交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交通”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这里指妻子及儿女.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4.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等.

  基础练习题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

  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咸(皆)(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