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同步习题《桃花源记》

王明刚

八年级语文同步习题《桃花源记》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习题

  一、填空: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他名,字,是时期的诗人。《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也是成语的由来。

  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二、下列各项中蓝色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D.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三、下列句子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的正确的语序应为: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初极狭,才通人。

  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便舍船,从口入。

  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⑧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A、③②④⑥⑧⑦①⑤    B、④③②①⑥⑦⑤⑧

  C、③⑥②④⑦⑧①⑤    D、⑤③⑦⑥①④⑧②

  四、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渔人甚异之

  C.闻之,欣然规往     D.具答之

  五、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

  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暗示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源的路曲折而遥远。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的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欣然规往()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123

  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夸张C借代D对比

  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陶渊明东晋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①感到诧异②详细③走尽④计划⑤到、谒见⑥实现4、①古:妻子儿女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无出路的境地②古:交错连通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③古:更不必说今:表条件的连词5、①沿着②整齐的样子6、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7、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③怡然自乐8、C9、活动、穿戴、心情10、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