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3.背诵全文,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为这首诗所作的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
1.写作背景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习课文
1.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文句,做到读音准确,断句恰当。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戢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蟾帷暂住。
2.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段: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3.学生集体齐读全文,要求做到读音准确、节奏和谐。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练习背诵2-5段。
深入理解全文,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句子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呼云尔九个字),还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一段看其对偶关系:
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对偶,这叫做当句对,如第一段中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三江对五湖、蛮荆对瓯越)
腾蛟起凤,紫电清霜,(也属于当句对)
2.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如: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的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的对偶句很多,不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例如: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三、背诵课文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深入体味文章,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四、课堂练习
1.对偶句与仿句练习
(1)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根据课文的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腾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盛友如云
B.见秋水之浩淼;望长天之云彻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3)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