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角下的王维诗的研究

孙小飞

生态美学视角下的王维诗的研究

  一、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简言之,就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文学。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反对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①因此,自然山水成为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寄托和吟咏对象。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他们的诗作空灵静寂、与世无争以及豪华落尽见真醇的自然之美更是将这种生态美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也引起了大众的足够重视。

  二、王维诗歌中的生态美具体体现

  自然美

  (一)设色别致

  自然美是生态美学的内涵之一,其衡量标准是整个生态的和谐与平衡。它的存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需要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物质的配合与共建。

  王维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热爱并充分的尊重自然,他将自然抬高到和人类持平的一个高度。王维有着异于常人的对于美的敏感体验,尤其是对于色彩的提取。他的观察细致入微,能捕捉到易被人忽视的细节。王维诗歌中充斥着大量的色彩词:红、绿、白、青、碧、粉、黄等,不仅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之快感,还会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如: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王维的诗歌作品中,“白”、“青”等色彩词频繁出现,由此可见诗人对这些色彩的偏爱。他在遣词造句中极尽画家对色彩的夸张渲染之能事,给我们呈现一场视觉盛宴。王维对于色彩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活跃地晕染着整个画面”(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生命的律动之美跃然纸上,注重表现自然界本身的机趣,此等生命与形式兼备的美才数极致。

  (二)动静皆禅

  王维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禅宗思想追求的“静”并奉涅槃为最高境界,认为“一切法门皆是寂静”。此处所言的“静”并不是指万籁俱寂,一点声响都没有,而是偏重于人在放下心中的杂念和欲望后所达到的一种内心的平静,这也是对人性情的陶冶和修炼。这些禅宗所追求的志趣对王维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当然,禅宗思想中并不排斥充满活力和生命气息的自然景致,反而动静相生才是他们所秉持的态度。宗白华曾这样评价禅宗思想中的动静观“禪是动中极静,也是静中极动,寂而常照,动静不二”②,因此动、静作为禅的两个方面是共存共生的,动静观同样适用于整个自然界中。

  王维把禅宗思想中的动静观融入到他的山水诗中,例如使用象声词等,这是描绘“动”最直观而形象的手法。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③

  “飒飒”两字写出了雨势的急切以及雨声之大,“浅浅”道出了山间溪流的潺潺流水之音。这两组叠词的使用形象而又生动地勾勒出山间一幅清凉寒冷的秋雨图。湍急的水流流经高低起伏的石块时,不禁跳跃、翻滚,这浩大的声势也惊动了白鹭,吓得它振翅飞起。诗人这些象声词的使用,给我们一种仿佛身临其境之感,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动态美以及音乐的'旋律美,提升了其审美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美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让我们跳出了传统诗学研究的固化模式。王维受家庭、社会及其自身独特个性的影响,他的一生起起伏伏,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简单而又惬意的生活,此种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诗人心中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被激发了出来,王维的诗作景志相生、人归于自然,以自我的生命去契合宇宙生命,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超脱。诗人摄取自然界的生机和意趣,情景交融,把读者引到了一种独特的美的境界。王维诗歌中的生态美学理念为后代诗歌确立了一种崭新的文学范式,同时他诗歌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启示,对缓解当代社会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社会、环境危机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