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文天祥的原因

马振华

  文天祥为什么受人崇敬的原因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承立的弟弟——赵昺移驻厓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写《过零丁洋》20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的惨败后,陆秀夫背着8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

  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

  泪下哽咽哽咽。”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于谦为什么崇拜文天祥?

  于少保何许人也?

  大明帝国风雨飘摇时的中流砥柱,这类人一般都是骨格清奇,天赋异禀,仿佛一生下来就要担当大任的角色。

  于少保七岁时,就有高僧断言:它日救时宰相。结果,断言完全正确。

  年轻时,于少保就把能扛起三百多斤重大鼎,孔武有力,飞扬跋扈的据说是朱棣重生的汉王朱高煦骂的在地上抬不起头来。

  这需要有何等的气势,何等的气场,何等的正能量?

  因此,想要于谦崇拜的人,我在想,那该是什么样的人啊?

  所以,我原先一直认定,于少保崇拜的人应该是张弘范呗!

  为何?

  张弘范,身长七尺,仪表出众,还有一把好胡子,学名美髯,可能自比三国的关云长;据说忽必烈对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其待遇果然和云长相当。

  不过,关羽非常不识相,最终还是回到刘备身边,没有帮助曹操完成统一天下的重任。

  而张弘范却很识相的一颗丹心向蒙古,“良自愧、劣才微渺,圣恩洪厚。”

  这人很谦虚啊,说自己没什么才能,全靠圣恩洪厚,才有机会一展骐骥。

  于是乎,蒙古军的马前卒张弘范兴起狂风暴雨,欺人孤儿寡母,不留余力的消灭南宋政权,一心一意的为实现中国的重新统一,为了历史前进的需要而鞠躬尽瘁,功成名就后还写下: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

  多少的霸气啊!

  反观文山先生的过零丁洋,多少的窘迫,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多么的无助,多少的凄凉!

  因此,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于少保,本应该识英雄重英雄,应该和张弘范张百万这样的英雄惺惺相惜,

  可是于谦,兵部尚书,少保,太子太傅,追赠太傅,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对张百万似乎不屑一顾,而他最崇拜的人物,竟然还真就是败军之将,亡国之臣的文天祥。

  当然,这个是于少保的家教了,于家三代,一直都有供奉文天祥画像,这时,我们不禁要问了,文天祥这样一个张弘范的手下败将,究竟因何原因,能够得到于仁和于谦父子的尊敬,甚至到了供奉画像的地步?

  文天祥有什么独特的气质,能够在死后不到一百年,就倾倒于谦这样的有力挽狂澜能力的救时宰相?

  要说大宋朝第一聪明人,现在的通俗说法,肯定是包拯包黑炭了,本人也是包青天,包龙图的拥趸,虽然大宋人才济济,但是,第一聪明人的名号还是颁发给文曲星包公。

  附带提一下,于谦在巡抚江西,巡抚晋豫两地,也同时获得于青天和于龙图的好名声。

  但如果要说南宋第一聪明人,我看非文天祥莫属。

  当然,南宋也是人才济济,要说那个和表妹唐婉有悲凄爱恋故事的陆游,不只在爱情上“错错错”,在仕途上,也碰上秦桧这个奸邪,眼看到手的状元,失之交臂。

  一步之差,满盘皆失落,最后不得不失落的留下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憾然而逝。

  张孝祥殿试时洋洋万言,龙飞凤舞,赵构看的心花怒放,直接把秦埙废了,拔张为状元,气死秦桧,可惜这个胆敢在秦缪丑在世时就为岳飞喊冤的张孝祥知名度不高。

  王十朋中状元时年龄已大,和辛弃疾亲如兄弟的陈亮中状元时,也年近五旬,陈文龙和文天祥同样是铮铮铁骨的好汉,只可惜,他的文学才华,不见行于世。

  常言道: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我觉得古人的泪点相对低些,可能是古人相对比较纯朴率直吧,但是,纵然不下泪,心潮澎湃还是必须的。

  同样的,每读《正气歌》,竟至热血沸腾,不能自已。

  一个聪明的人,不一定是有超强能力的人,或者说,时势决定其建功立业的程度,明朝第一个连中三元的大才子黄观,就因为站错了队伍,支持朱允文,最终投江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