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衣带

秦风学

  信国公忠孝兼全。惟义是尽。友不得而止之。元帅张宏范不得而屈之。元相索罗亦不得而降之。元主知终不可屈。且将释之。而天祥视死如归。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录之以为天下后世法。信国公忠孝兼全。惟义是尽。友不得而止之。元帅张宏范不得而屈之。元相索罗亦不得而降之。元主知终不可屈。且将释之。而天祥视死如归。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录之以为天下后世法。

  原文

  宋文天祥、勤王1)兵败。为2)元所获。元主闻其贤。召见。问何所愿。对曰。宋既亡。愿赐3)一死足矣。临刑。颜色4)自若。其带中有赞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5)其义尽,所以仁至6)。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7)无愧。

  译文

  宋朝末年间,文天祥组织义军,起兵勤王,不幸战败被元军俘虏。因为文天祥是一个大忠臣,当时候很有名气。元朝的君主,也晓得他的贤良,就召他去见,问他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就回答道:“宋朝既然亡了,我心里所愿意的,只是一个死。你只要给我死,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文天祥临死的时候,他的脸色很自然,他的衣带里有一首赞,赞里面说、孔夫子说的杀身成仁,孟夫子说的舍生取义,因为这个义气能够尽到极点,所以那个仁心也就到了极点了。读了圣贤人的书,究竟学了些什么事。我到了今天以后,才勉强可以说得没有惭愧了。

  解释

  1.勤王:省略句 勤于王 为王办事尽到全力

  2.为:被

  3.赐:赐予

  4.色:脸色

  5.惟:只有,仅仅

  6.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义能够尽到极点,仁也就到了极点

  7.庶几:可能,差不多

  文天祥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殉难后,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文天祥历史古迹

  文山城墙

  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期间留下不少事迹,影响最深的是“文山城墙”。 “文山城墙"位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城北茫荡山的莲花山,城垣旧址长5000余米、宽4.5米,高3米许,外侧利用天然山脊为陡峭工事,部分地段用石头垒砌而成,更多为夯土所筑,十分壮观。

  遗址后经造林、开路,严重受毁,地面大部分已不存在,地下墙基尚存。

  文天祥于1276年七月上旬到达南剑州后即着手筹建这一带城墙。因为元军南侵陆路必经城北的官道,因此筑城墙成为当务之急。按理说这么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三、五个月才能完工,但文天祥仅用了几天几夜就把这10里长墙筑成了。修筑工事,夜以继日,远近百姓闻风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足见当时民众抗元热情之高涨。后来人们传说文丞相抗元气节惊天地泣鬼神,筑墙如有神鬼相助,遂把这段城墙称为“鬼城墙”。

  江西遗墓

  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骛湖大坑之原。

  走进墓园,心里为之一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上镌刻着“仁至义尽”四个大字,迈过石拱桥,登上石级神道。神道为47米长,寓意为文天祥走过的不平凡的47年人生路程。神道两旁,翁仲、石兽肃立,青松翠柏成行。文墓的所在,是一座虎形山,从山下仰望墓茔,巍巍然,森森然。文墓的建筑可谓独具匠心:不左不右,方位正北;最上端是墓茔,呈圆形,往下是菱形石梯,再往下是狭长直立的石台阶,整个造型,如一柄利剑,不偏不倚刺入虎口之中。这一切似乎向人们展示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和不屈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