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教学案

阿林

柳宗元《小石潭记》教学案

  《小石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一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学习目标】

  ①掌握文中基本的文言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分析多种写景手法的综合运用,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会作者游山水之乐和贬谪后的凄凉、抑郁之情,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学习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分析多种写景手法的运用综合。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自主预习

  1.资料链接。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但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寄情山水。

  (3)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本课生字词整理在下面横线上。

  二、互助交流(10分钟)

  ◎步骤方法:

  1.课前预习检查。

  (1)字词、作者相关内容。(见幻灯)

  (2)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悟骈体文的语言特点。

  2.疏通文意。

  (1)在组长带领下解决翻译课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一人一句翻译课文;组长负责记出翻译时遇到的疑难,准备展示。

  (2)展示疑难问题。

  3.阶段练习。(见幻灯)

  4.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巧。

  (1)指导朗读技巧 → (2)师生合作读 →(3) 生生合作读。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步骤方法:

  1.组内合作,探究疑难。(组内讨论下面问题。组长分工,每一位组员负责主持交流并记录一个问题,准备代表小组展示;组内不能解决的其他问题,由组长负责记录并准备交流和展示。)

  2.组际合作,交流疑难。(组长携带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到其他小组寻求帮助。)

  问题一: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加以分析。

  问题二: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采用了什么手法?加以分析。

  问题三: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以分析。

  问题四:文章前面写“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其他质疑:(组长集中质疑)

  四、展示反馈(10分钟)

  ◎步骤方法:

  1.交流以上四个问题;解决组际合作后仍没有解决的疑难。

  2.朗读课文,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五、归纳梳理(5分钟)

  六、拓展生成(10分钟)

  1.小石潭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而著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你结合着课文就文中某一景观,如潭中石,或潭中水,或潭中树,或潭中鱼,或小潭源流向游客做一番介绍。

  示例:

  大家请向西南看,这是一条小溪,这便是小潭的源流!顺着小溪看去,斗折蛇行,崎岖蜿延,阳光照耀下,浮光点金,显得格外动人。小溪的沿岸,都是天然而成的碎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象狗的牙齿,相互交错,虽不整齐,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2.背诵课文,领略祖国河山的秀美。

  归纳梳理: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原文与翻译

  唐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