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解读

莉落

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解读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

  一、 “小石潭记”之“小”

  石潭之小——小在“全石以为底”;小在“潭中鱼可百许头”;小在“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而这些都与“石”有关。因为是石潭,鱼儿才无处藏身;因为是小潭,鱼儿们才无处可逃。鱼儿们的这种境遇,难道不让被贬的作者联想起自己?

  鱼儿们在小石潭中游来游去——“似”与游者相乐,实际上是无路可走,作者在山水之间游逛——死于山水相伴,实际上是走投无路,施才无门啊!

  二、“如鸣佩环”之“环”

  如鸣佩环 ,为什么讲是佩环 ,不讲别的?大家读书,一定不要错过。这样既写出了泉水激石发出的清越之声,同时这个“佩环”,表的是玉之意,是玉做的东西,“玉”是什么?冰清玉洁。这个“玉”表示的高洁之意,这个“玉”发出的声音寓示高洁之意。用这个来表示,一定是有深意的。玉佩之音,与作者的心性相契合,所以才会有“心乐之”。

  三、“伐竹取道”的“伐”

  读完全文后,小石潭的美反而引发了他的思考:如此美的小潭为什么无人赏析?在“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中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也许正是这一片竹林使得小石潭被遮蔽了,被埋没了,或者说是永州郊外的荒芜僻静使得人们忽视了小石潭的存在了。潭美却无人欣赏,这不也是小石潭的悲剧吗?如果不是柳宗元“伐竹取道”,小石潭也许要寂寞终生了。

  小石潭的悲剧也许使柳宗元蓦然间想起了自己:被贬在这蛮荒闭塞的永州,空有满腹之学和济世之志,一如这无人知晓的小石潭。本想在山水中忘情,却不料触目生情,由潭及人,顿生感慨,快乐转瞬而逝,惆怅失落却如浓雾一般的弥散开来,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理突变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情感失落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有着它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柳宗元在永州落魄寂寥之时的情绪寄托而已,更是柳宗元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人生际遇和渴望被发现被赏识的人生理想的象征,如果我们单纯的将它理解为山水散文那只能说是一种只知皮毛的浅薄了。

  其实看看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其他几篇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我们都可以找到似曾相似的感觉。西山之怪特是得之于“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的探索;钴鉧潭西小丘的嘉美得之于“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的发现……幽泉怪石多在高山深林回溪中,常人多难以见到。

  四、“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空”

  “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最妙。明的`是写鱼,就好像游在虚空中一样,不用依凭水的作用。暗写水清,又折射出作者的心境。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被贬是动,但心不所住,是静;鱼是动的,但无所依,是静的。这句讲得妙!

  五、“不可知其源”的“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句讲的是远景。看潭的西南方向,什么叫斗折蛇行? “斗折”叫的是北斗七星。是一个星与一个星的连接,一折一折的。“蛇行”好理解,蛇行的时候就是弯弯曲曲的,这个比喻非常美,非常贴切。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这个潭水的来源!从哪里来的呢?朝西南望去,只见波光粼粼,有如北斗星。“明灭可现”,明的是水光,暗的是岩石,但一点点的水光,与岩石就组成了斗折蛇行。这个比喻何等之美!何等之妙! “其岸势犬牙差互,”再说到这个溪水的两岸,什么叫“差”?就是差错。但这里就是要理解:一个“差”,一个“互”。长中有短, 短中有长,叫“互”。最后一句:“不可知其源。”明写是水之源,但这也是心之源嘛!一定要读出来。作者被贬,出路在哪里?心路向何方?哪边是归途?以为是身之游记。但细一品,是心之游记。

  文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教学建议

  一、本课教学可用两课时。

  二、本课教学,可引导学生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如有条件,可充分利用朗读教学录音磁带进行范读,还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三、本课词语、生字可通过预习解决,有些常用词可作练习。特殊语法现象如“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凄神寒骨”(使动)不必涉及,只要明白句子大意即可。

  四、本文描写景物特征异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多处照应,教师应予注意。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为、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显示出自然的原始风貌,作者也在多处照应以突出这一特征。讲清这一问题对指导写作有一定意义。

  五、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运用不同形式引导同学把握课文内容。下面提纲可供参考:

  1.发现小潭(闻声→见形)→2.潭中景物(水→石→树→鱼)→3.小潭源流(溪身→岸势)→4.潭中气氛(气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