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石潭记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王明刚

小石潭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采用“讲练评”相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五、教学设想:

  多读。多媒体以及其他的现代技术协助教学。把学生自主性学习调动到极致。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小组预习情况,然后小组长作点评、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

  为屿y为嵁kān佁然y

  俶尔chù翕忽xī差互cī

  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来选取几句或者一段来读,然后其他小组对其做点评、

  三、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然后各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

  2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3解释重点词句意思(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到每个小组去,让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在这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作点评和补充、

  (1、(小组A、读第一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注意好句中停顿、语言的节奏、

  重点词句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水尤清冽寒冷

  (2、(小组B)读第二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重点词句1、日光下澈向下,澈,穿透

  2、影布石上照映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小组C)读第三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游历的兴趣。

  重点词句1、明灭可见或现或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3、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小组C)读第四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重点词句1、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师总评: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作点评和补充。

  四、问题探究

  研讨下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可以小组先讨论,把你这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派代表来展示成果、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石(潭石、——奇

  水(潭水、——清(写鱼是为了写水,侧面烘托、

  势(潭势、——曲

  境(潭境、——幽

  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特点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小石潭记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难点)

  2、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预习指导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二、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清洌()

  为坻() 为屿()

  为嵁() 佁然()

  俶尔() 翕忽()

  差互()寂寥( )

  悄怆( )幽邃()

  三、重点词解释

  心乐之蒙络摇缀

  可百许头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凄神寒骨

  四、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2、品读精彩语段,感受大自然的美。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难点)

  一、写出作者游览的顺序: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

  二、再读课文,把握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主旨:

  三、合作探究:(老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2、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四、自测评估:(老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

  (一)熟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

  1、描写小石潭中水的声音的句子:

  2、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植物的三个句子:

  3、描写小石潭中的鱼游动的句子:

  4、描写在小石潭游玩时凄凉感受的句子:

  五、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一)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凛liè()翠màn()连zhuì()清chè()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4)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练习】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

  2.学生熟悉课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探究式 合作学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自读,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第 二 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放录音,出示画面)

  三、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小石潭给人的印象如何?(用一个字概括)

  2、学生回答,教师引出“美”。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一)、展示小石潭的美景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几句小结。

  (二)、理解人物的“乐”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

  2、引导结论:乐

  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

  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现场出示)

  (三)、体会人物的“忧”

  1、过渡:

  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

  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释)

  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

  ①、朗读第一段的一、二两句及第四段。

  ②分析:小石潭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人迹罕至,虽然景色奇美,但过于幽静冷清,时间长了,让人感到寂寞难耐,悲从中来。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分不开的。

  3、作者背景简介。(屏幕出示)

  4、学生尝试着将情与景结合起来,解释作者心情忧伤的原因。

  5、教师小结:

  作者是被贬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练习:

  观察自己的学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

  景色美 乐在其中

  偏 贬

  远 谪

  幽静冷清 触景生情 抑郁忧伤

  景 情景交融 情

小石潭记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2、领略小石潭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板块]

  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写作训练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浯:同学们,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每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总是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感情。今天,让我们——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一起米领略小石潭的景,体会柳宗元的情。(展示课题)

  教学板块之一:走进小石潭

  走进小石潭之一:我来读一读,想一想

  1、同学们,你们对柳宗元有哪些了解?(多媒体展示文字:a、有关作 者b、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简况及被贬的遭遇,了解写作背景)

  2、请听课文配乐朗诵,注意对照课文听准字音。(多媒体展示文字:诵读课文)

  3、齐声朗读课文。

  4、请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明白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

  5、你认为学习一篇文言文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以课文为例来说明。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不。(多媒体展示:我的笔记本——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会归因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文基础知识)

  走进小石潭之二:我来画一画

  1、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小石潭,这小石潭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画中的小石潭。(多媒体展示文字:我心中的小石潭)

  2、(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画一幅幅投放出来)请作画者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请同学们用1+1+的方式来评画。(一条优点、一条缺点、一条建议)

  3、欣赏了同学画中的小石潭,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再次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第二课时

  走进小石潭之三:我来写一写

  1、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

  2、请你以“小石潭真_____!”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多媒体展示文字,我来写一写:小石潭真_____!)

  点评习作“小石潭真_______!”

  4、刚才,同学通过画小石潭,写小石潭,充分季小石潭的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多媒体展示文字:我来说一说——感受小石潭……)

  教学板块之二:走过柳宗元

  5、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上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

  6、下面,请欣赏一段音乐,听完后请说一说:在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你认为这段音乐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它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多媒体展示文字:音乐赏析——与柳宗元共鸣)

  7、在音乐声中,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深冷寂,感受到柳宗元的孤凄悲凉。这时,如果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多媒体展示文字:走近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8、请同学们再阅读课文,选出你最欣赏一段,体会它情景结合的特点。大声朗读,读出你的这,读出你的理解。

  教学板块之三:写作训练

  1、柳宗元的册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如果让你写一篇游记,你认为可以从《小石潭记》中学到哪一招呢?(多媒体展示文字,我来学一招——《小石潭记》让我学到了……)

  2、请同学们将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多媒体展示文字:我来练一练——你曾经游历过哪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触动过你的心弦?请运用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短文,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

小石潭记教案 篇5

  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一等奖教案,我们来看看。

  《小石潭记》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教案’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此,《小石潭记》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勾人的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教案《‘教案’小石潭记教案》。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景"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小石潭记》的写景艺术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作品。这位自幼好学,十三岁就能写出好文章的唐代大文学家苦苦追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却一再遭遇打击。但正是被贬谪到偏远永州的十年,给了他潜心创作的机会。他的《永州八记》就是在这里诞生的。柳宗元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优秀传统,又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寄情于山水,写出了精美的山水游记。每一篇,都无一例外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绝美的山水胜景,其高超的写景艺术,着实令人叹服。

  一、洁净有力的语言,朴实无华。

  全文共五段,没有一处华丽的辞藻,只是娓娓道来,却满蓄着诗情画意。

  开头从容--从小丘西行,在一片竹林的阻隔之下,只闻水声,不见小潭,那么脆生生的音响,令人心醉。于是"伐竹取道",这个一直不为人所知的小潭便出现在眼前了。竹林掩映,何等清幽!以石为底,何样干净!潭底是一整块石头,在潭中,它们呈现出各种姿态和形状,堪称奇哉!若单是石,未免单调了些,在小潭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藤蔓在微风里摇曳飘拂,只是几笔,如画一般美丽。

  下文更美。红艳艳的阳光直射入水,透过绿莹莹的水,落在白花花的石上。鱼呢?在水中嬉戏,来回穿梭。它好象通人性,与游人在逗着玩。倏忽来去。还会突然静止,任由那影子落在石上…这一切,都那样地清晰。

  沉醉之余,追根溯源,向远处望去,方知这潭水之源--有些地方溪光闪耀,有些地方被石岸所遮蔽,不见溪水…半藏半露,可以说很有韵味。

  二、精妙细腻的描写,美景重现。

  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自然而然,由近到远,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神奇超妙的世外仙境。

  扣"石"写潭,善抓特点。在第一段中,先用"如鸣佩环"的水声、"清冽"的水色来侧面烘托一个"石"字;再就树木的长势--"蒙络摇缀"的种种姿态,说明它们是长在石头上的;然后是第二段,极力描绘水之清,更加突出石潭的特点;第三段写潭水的来源,一个比喻"犬牙差互"依旧围绕"石"字来表现溪水的曲折悠远。

  扣"潭"写水,细腻传神。第一段里我们了解了潭水的清冽、声音的清脆,第二段则集中笔墨来描写水之清。正侧结合,正面写鱼,侧面写水,正因为鱼"若空游无所依",才显出水的透明;动静结合,那鱼一会一动不动,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一会又飞快地游往远处,来来去去。一动一静,妙趣横生;虚实相生,以实写虚。见游鱼乃显水清,鱼一游,清澈的潭水已粼粼入眼中,又加上灿烂的阳光照澈潭底,动静全收眼中…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教案 篇6

  灵乡中学20xx秋年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课题

  第六单元<小石潭记>

  主备人

  袁志斌

  审核人

  八年级语文组

  上课时间

  使用班级

  学生姓名

  老师评价

  预习展示

  改错空间

  学习目标

  指导方法

  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查阅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P30页和新华字典一一过关

  结合课文内容和阳光练习册里的学前热身

  了解作者和背景:

  自学指导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篁竹( )清冽( )为坻( )为屿( ) 为堪( )差互( ) 寂寥( ) 幽邃( )

  深层阅读-----理解积累

  1、一词多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再加以理解)

  乐: 可: 清: 从: 以:

  而: 差: 见: 游: 环:

  为:

  2、语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

  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淑尔远逝 斗折蛇行

  心乐之 潭西南而望

  3、古今异义

  记之而去 崔氏二小生 闻水生

  不可久居 鱼可百许头

  4、重点句子翻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反馈检测

  改错空间

  深层探究------整体感知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 特点,小石潭给作者 的感受。

  第二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呢?

  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写小潭源流、抓住溪源、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如何理解呢?

  语言赏析(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抓特点,用比喻:

  正面、侧面相呼应:

  对比描写:

  拟人:

  移步换景:

  语文积累--------唐宋八大家妙记二则

  1、欧阳修忘记(王安石)了曾经(曾巩)在韩国(韩愈)的一棵柳树下(柳宗元)吃三苏饼干(苏轼、苏洵、苏辙)。

  2、一个叫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的人在拱(曾巩)石头(王安石),流(柳公权)了一身汗(韩愈),就休(欧阳修)息了一会。

  《小石潭记》教案25(获奖)

  小石潭记

  旧城中学 张文景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 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 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二 整体感知

  1 听读 (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之后全班齐读,然后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

  2 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 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3生字辨音(大屏幕出示)

  篁竹 huáng 清洌 liè 为坻 ch

  为屿 y 为嵁 kān 佁然y

  俶尔 chù 翕忽xī 差互cī

  寂寥 liáo 悄怆 chuàng 幽邃suì

  4 解释重点词语意思(大屏幕出示)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3)明灭可见 或现或隐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5)日光下澈 向下

  6)影布石上 照映

  7)隶而从者 随从、跟从

  8)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

  5 翻译有代表性的句子(大屏幕出示)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 梳理文章内容(给出答题要求:一人读原文,一同学用译文解说小石潭美景)

  问题一:怎样发现石潭的?

  二:石潭的全貌怎样?

  三:潭水和游鱼怎样?

  四:石潭的源头怎样?

  五:石潭的环境怎样?

  三 重点研讨:(大屏幕出示问题)

  (一)再读课文,先品“景”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 读完全文,小石潭给你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

  小石潭很 ,因为它 。

  2 研讨下列问题: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感悟,再品“情”,体会以景写情

  1、正所谓情由景生,同学们,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根据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

  四 总结全文

  1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板书:

  2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 师总结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散文。

  作者抓住特点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

  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

  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