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华年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赏析】
初读这首诗的时候还是十四岁,正是错把倾诉冲动当做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总是在一堆耀武扬威的试题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翻阅着并不能深切理解的作品。当然,那个时候,是自负而早熟的,以为已知的便是一切了。那时最早接触席慕蓉,觉得她的诗总是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文字凝练细腻,能够准确的将所有的情感汇集。我曾查过她的简介,席慕容的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诗如其名,她的文字平和绵延,有种棉一样柔软的质感。有才华,但没有分锋芒毕露的犀利。恍若经历过大悲大喜后的洗练淡定。不过她的一生似乎并无太大波澜,所以,我把它归结为诗歌精灵对文字特有的敏感和非凡的掌控力。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并不难理解,表现的是诗人和友人分别时的淡淡离愁,哀而不伤。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隐忍,席慕容的诗大多含蓄清新,没有感情爆发点,但每个字在诗歌中都有独特的责任和意义。删减不得,也无需增加。感情表达的精准且有度。不浮夸,亦不隐瞒。在读她的诗歌的时候,你甚至能想象一个恬静的少女从容的将一段旧时光娓娓道来。她的文字永远是那么年轻,却不张狂。诗歌的主题也大多围绕青春,爱情和乡愁展开。但是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硬。早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月,也曾在写满函数计算的草稿纸上写下凌乱的.句子,现在回头看看那些浸透在白纸黑字上的生动悲喜,切肤的感觉到,在那样一个唯唯诺诺的苟且年纪,伤情似乎是装点生命的勋章,好想只有凭借那些幻觉般的;被我们脆弱的主观承受力无限夸大的非难,我们才得以拥有热泪盈眶的青春。而席慕容的文字却不曾这样做作,她只是一种纯粹的感情的抒发。很多无法言语却感怀于心的情愫,只有诗才能表达。曾经在答记者问时她说过,“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在我看来,席慕容把每一首诗当做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
是的,自给自足。但是这个世界又是这么美,美的让围墙外的人忍不住驻足流连,那些纯净的文字,恍若少女清扬而略带哀愁的歌声,久久盘旋在苍穹,空灵唯美。在读《渡口》的时候,席慕容非凡的绘画功底就显现出来了。整首诗的画面感很强,没有繁复的华丽辞藻,也没有冗长,把散文断开来写般的叙述。只是一个简单的握手言别的场景,却如此真实细腻。“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诗人运用复沓的修辞,像是电影拍摄那样,男女主角定格在此时,眼含热泪,微笑握别,衣裙在微风中漫飞却不发一言。周围场景旋转,是安静伫立的山川,是波澜不惊的河流。诗人将思念比作扎根心底的树木,树根在伸展着,触碰心脏的瞬间是离别的苦楚。而山川浮云更像是见证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山川当做一个沉默、不忍搅扰的观客。云朵更是好像知道这短暂相聚不过是为了别离,都刻意让脚步轻巧。这样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给全诗奠定了离别淡淡哀愁的基调。情景交融,介意衬托诗人此时面对离别,内心的惆怅和不舍。但是,再见终是要说出口的。诗人轻轻抽出手,无奈且不舍。所有的叮嘱和祝福就像晚上六点北京三环上的轿车,全部堵在胸口。“渡口旁边我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衣襟上吧”,诗人运用暗喻的修辞,把祝福比作花朵,想要把最清新美丽的倾诉留给友人。诗的结尾,一句“明日,明日有个天涯”恍若一句轻轻的叹息,这叹息里,是不舍,是无奈,还有一点点不舍无奈后的释然洒脱。
有时候明白,人的一生当中,深刻的思念是维系自己与记忆的纽带。它维系着所有过往,悲喜。亦指引我们深入茫茫命途。这是我们宿命的背负。但我始终甘之如饴的承受他的沉沉重量,用以平衡轻浮的生。所以不惧怕别离,因为没有别离,青春也就更无绮丽。但是白驹过隙,忘川过了就没了模样,只是时光破碎的声响,只是隐隐作痛的暗伤,只是遗失了大段过往,只是看不清来路也看不清去路的失散,可我们已经来不及,再去为谁变的天真简单。
时间,一下子散场。
而我们迷失在岁月轮回里,没有渡口,亦无处告别。
作者简介
席慕蓉,当代著名画家、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美术论述《心灵的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