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杨玉环是谁的妃子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所以杨玉环成为了唐玄宗的知音,也是唐玄宗的最爱的女人。
杨贵妃(719-756),即杨玉环,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开元七年(719年)六月一日生于蜀州(今四川崇州)。开元二十三年(735),1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寿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天宝四载(745),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其与西施、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是体态丰腴之美。
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李隆基爱得有限,不是因为杨美人有诸多“缺点”,而是这位帝王天性凉薄。到马嵬坡时,六军不发,权力与美人有了冲突,他便露出本来面目,选择了权力,抛弃了美人,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是“社稷为重”。结果是鸡飞蛋打,太子李亨趁机篡位,还将他软禁起来,落得个形影相吊,直到“驾崩”。这也是刻薄寡恩的报应!
李之恋并不怎样,杨之恋又当如何?这就更好说了,只要大家明白一个问题即可:李比杨大了33岁有多。天宝四年(745年),杨晋封贵妃时,只有27岁,李已60出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花甲老人”。叫一个风华正茂的美妇,去为秋多春少的糟老头子神魂颠倒,岂不强人所难?二人之间的鸿沟,不是说一句“年龄不成问题”就可以消除的。
杨到了李的身边,是否心甘情愿,究竟有怨无怨,新、旧《唐书》都忽略未记。乐史《杨太真外传》却说,杨第二次(天宝九年,公元750年)被逐出宫的原因是“窃宁王紫玉笛吹”,即李皇帝怀疑杨玉环思念前夫。前夫寿王李瑁自幼住在宁王府里,由宁王之元妃养大。杨悄悄吹“宁王紫玉笛”,思念前夫之情,也就显而易见了。唐人张祜有诗曰:“梨花深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说的也是这事儿。
依我猜想,就算将杨“不忘旧情”除开,杨入宫侍驾,是乖乖顺从,也不过像今日那些嫁给“钻石王老五”的丽人一样,不是无可奈何,就是有所贪图,与“生死相恋”无关。再说,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杨身不由己,能不顺从吗?皇帝强占儿媳,寿王都无可奈何,寿王妃不屈从还能怎样?寿王之不满,唐人也有题咏。
李商隐《骊山有感》云: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銮惟寿王。
寿王当然不愿去,“我的心上人,坐在他身旁”,谁受得了!
结论是清楚的:李杨之恋,不会有多深!
这就叫人有些不解了,李隆基分明薄情寡义,到后世怎么就成了多情种子?分明是公公强占儿媳的大丑闻,怎么就变成了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分析时代背景、社会根源之类的大事,自有史家去做;依我推想,多半是爱屋及乌的缘故。马嵬坡前,“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引起过广泛同情。
《唐诗纪事》说:“马嵬太真缢处,题诗才多凄感。”
李商隐《马嵬》云: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罗隐《帝幸蜀》云: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韦庄《立春日作》云:
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
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