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诗词介绍
杨万里是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有关杨万里的诗词,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里的水悄无声息地细细流着,泉眼好像舍不得泉水流出一样;池边的树木把树荫映照在明净的水面上,似乎是爱惜这晴日柔美的风光。初夏时节,小池中的荷叶刚刚冒出尖尖嫩嫩的小芽,就早有弄舞的小蜻蜓比美地停在上面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小池优美的风光。先写小池的源泉,在写小池中的树影。采用拟人手法,用“惜”“爱”二字将泉眼、树木写得很有感情。后两句描写蜻蜓立在新出的荷叶尖角上,使小泉充满生机,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诗中选材紧扣题中的“小”字,“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都体现出小巧玲珑,符合小池的特色。这也表现出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这首诗意境清新,形象鲜明,充满生活情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与其他季节的风光就是不同。满湖的荷叶好像与蓝天连在一起,呈现出无边无际的碧色;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娇艳鲜红。
赏析
杭州西湖是我国闻名世界的风景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文很多,这一首独具特色。诗人写六月的西湖,不写山,不写水,却抓住了夏日西湖的荷花来写,既合时令特色,又合地理特点。写荷,诗人一写荷叶,突出其范围广和颜色绿;一写荷花,荷花自水中而出,本来就很娇艳,更由于朝阳的映照,越发红得光彩照人。这样的景物,以“天”“日”来衬托,背景广阔,气势浩大。全诗色彩鲜明,清新秀丽,诗中有画,于写景中流露出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秋凉晚步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初秋行圃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三江小渡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初入淮河四绝句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诗人杨万里与茶的故事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字廷秀,世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属今江西)人。他是绍兴年间的进士,曾官任秘书监,官至宝谟阁学士。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为官清正廉洁,后遭弄权之人排斥,忧闷而死。他才学渊博,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各,称“南宋四大家”,留有《诚斋集》。
杨万里留下的诗文中有很多是关于茶的',由此也可看出他一生嗜茶的个性,有时竟然达到不顾自己身体的程度。他有一首《武陵源》的词,其中有词句如下:“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因为茶性寒,饮茶过量对身体并不好,但杨万里为了饮茶,不顾使身体受寒以至获病,这一点他在这首词的序中已然承认:“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此外,他嗜茶如命的性格在其《不睡》诗中在一次获得体现:“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
杨万里还取饮茶作为他的读书之法,他在《诚斋集64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读书者,否也。《国风》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古时“荼”即为茶,在《尔雅》中也称茶为苦荼。杨万里认为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读书后的获益却如同“荠”一样甘甜,这与饮茶是一样的道理。
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明,他归隐回乡后,两袖清风,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这也说明他品茶、爱茶,也欣赏茶的清澈澄明的品性,而作为人之道。此外,他还以茶之清明,赞誉朋友的气质风骨:“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足见杨万里品茶更是从精神层面体味茶的味外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