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这首词,是词人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全词用“点”“染”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上片首句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绪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白描,写舟行进在波动的水上,酒楼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寻酒的词人;“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是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渲染。
下片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洗客袍”、“调笙”和“烧香”白描,是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后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点出感叹时光流逝之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内涵: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首先,这首词写春愁、与羁旅之愁,却表现了一种清淡的情调,它不象柳永《少年游》“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那样触目萧然,满怀离愁,令人憔悴。也不象晏殊《踏莎行》那样借“小径红稀,芳郊绿遍”的美景来反衬“一场愁梦酒醒时”的凄凉心境,蒋捷这里写感春怀乡的清愁却显得有点超脱、调侃的意味,作者始终努力调? 和自己的'心境,他因感春而生淡淡的乡愁,于是马上想借酒来压一压,但又没有真的去喝个酩酊大醉,落个醒后“愁更愁”的滋味,只是坐在船里静静地看着酒旗相招,表现了一种可有可夫的恬淡心情,他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语调是漫不经意的,并未给人以凄风苦雨的感觉,配上秋娘渡、泰娘桥的背景,反显得那样谐和、轻柔。他感叹流光易逝而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只是轻微的叹息,并没有“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的沉痛。蒋捷似乎是站在“外我”的客观位置上不经意地玩味着这淡淡的春愁,是带着一定的审美距离来写自己的愁怀的,所以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的景象相融得十分和谐,那轻波摇荡的小舟、飘飘飏飏的酒旗、微风细雨中的渡桥和花树,色调都很轻淡、柔和,和作者的淡淡愁情吻合无间,景中既有“我”之情,又淡得几乎看不出来,不象“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那样一切景物都强烈地着上我之色彩。蒋捷笔下“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介于“有我”和“无我”之间的一种境界。全词用的是平声“幽”韵,读来轻柔悠扬,不紧不促,更加完善了这种似有似无的意境。
其次,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而又清新秀妍。作者巧妙地运用《一剪梅》重迭的复节和体式,反复吟叹,象“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等,读起来声节朗朗,辞情谐畅。用“招”字写酒帘,活用“红”、“绿”字,贴切传神,表现了作者炼字炼意的功夫。毛晋产蒋捷的词“语语纤巧,字字妍倩”,刘熙载《艺概》也说其词“洗炼缜密,语多创获”,这首《一剪梅》即是显例。
年少轻狂,可曾伤了谁的心?迎风追梦,是否有过一番叱咤风云?暮年白发,心已无处惹尘埃未?回首想来,倘若伤悲,何不年少时努力?造化无情,由不得你重来一次。所以,不曾实现的理想,忘记表达的爱情,踌躇多时的决定,计划已久的远游,都抓紧做吧!在衰老到无力之前,弥补心中的遗憾。
等到发苍苍,视茫茫,一生却已了无牵挂,那是何等的惬意?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变成身边同偕到老、鹤发鸡皮的她,也可以相视而笑吧!
那时午后,小庭香径,竹椅凉席,橘色阳光,如烟轻笼,白云慵懒,横卧蓝天。就一壶茉莉香片,看庭前花开花落,瞑目而思,想幕幕往事悠悠。那些樱桃依旧青了又红,往日芭蕉犹自黄了又绿。
这首词伤春感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情,它是作者于南宋消亡之初,飘流太谈到宋词对叠字的巧用,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首屈一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李清照之后,南宋词人蒋捷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一词中巧用叠字,描摹风雨声音状态,使其活灵活现;且叠字加重语气口吻,使情感更强烈深重,营造了声情并茂的效果。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词云: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大约作于南宋亡后蒋捷流亡途中。词题“舟过吴江”表明,他当时正乘船经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全词抒写他在离乱漂泊中倦游思归却又无家可归的愁苦之情。上片白描写景,景中含情;下片直抒情怀,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成一个感人肺腑的意境。而舒缓的七字句与急促的四字叠句交替,加上句句押韵,读来悠扬悦耳,宛若一只灵动流丽的乐曲,堪称蒋捷词的名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无疑是词中的警句,作者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而上片的叠字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同样精彩。起首三句,写他满腔春愁欲借酒浇,而江村小酒店的“楼上帘招”,使他喝了酒,愁情暂时得到消释。但当他在薄醉中继续乘舟经过“秋娘渡与泰娘桥”时,这两个以唐代著名歌女名字命名的渡口和桥触动了词人急欲思归和闺中佳人团聚的心情。这时偏偏又刮起寒风洒落急雨,词人的春愁复涨。“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是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句子排比,叠字“飘飘”与“萧萧”前后呼应并押韵,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摹风雨的飘洒状态和萧萧之声,又使人产生触觉上的寒冷、潮湿之感,乃至内心的辛酸与苦涩。两个又“字连用,加倍表达词人对这场风雨的厌烦又无奈的感情。既用叠字又用叠句,音情兼胜,美妙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