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晏殊
人道他神童出身,历居要职,风光无限,却不知自古以来惟有心思缜密之人方能捕捉词的深沉。
在某一个久远年代的暮春时节,夕阳西下时分,晏殊独自一人坐在一座雕栏玉砌的小亭子里。一壶老酒正静静的待在桌上散发着醇香。同样的亭台,却是不同的时间了,眼前的暮春黄昏景象几时还能再见?晏殊不禁在内心发问,但是没有人能回答他,于是他举起酒杯,边喝美酒边赋新词。
晏殊生活富贵优裕,以他国相之重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富贵花没见识过?为何出现在他词中的偏偏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也不是风姿绰约的芍药而且感伤的落花呢?不同于平常人写花的婀娜多姿,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独爱写飘零的落花。落红无痕,出现在失意诗人的词句中或许平常,但是对于过着“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每宴必以歌乐相佐富贵生活的晏殊来说,落花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落花与词这种文学形式似乎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与诗相比,词的境界纤巧细致,更多地表现优美、悠闲和忧愁。在词中,落花意象染上更多个人化、女性化的色彩。晏殊吟唱着一首新的小词,喝着借以消愁的闷酒,沉浸在与去年相同的时节里——暮春的黄昏。暮春是花凋零的时节。花的凋零,是那样的匆匆,还来不及惋惜地为落花赋一首新词,落花就已经化作春泥,消逝在清香的泥土里了。
面对时间的长河,仍谁都无法回避,无法逃脱,即使富贵如晏殊也只能任凭两鬓斑白的华发在晚风中飞扬。这样短暂的人生,除了能在这幽静的小院子里叹息、在落满花瓣、飘满花香的小路上徘徊,又还能做什么呢?晏殊词风的哀感缠绵在此显露无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回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可惜逝去的光阴怎能就此归来呢?晏殊心中有些烦闷,更加衷情于举办宴席。“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就是他在一次宴席中所作。
晏殊小令语言婉丽,音律和谐,清新含蓄,有的词在抒发内心愁绪的同时就已经给出了解决内心苦闷的方式,比如“不如怜取眼前人”。从“独徘徊”到“眼前人”可见晏殊词风的疏淡清丽,伤春感时,意蕴单薄。他词中的落花哀而不伤,入则能出,历来为世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