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②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③徘徊:来回走。
— 关于作者 —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为当时词坛耆宿。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
他笔调闲婉,词语雅丽,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少年天才,从容淡定。
细读晏殊的文字,干净清爽的韵味便从墨色中散发出来。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
晏殊的这种从容,来自他读懂世间百态后的宽广胸怀。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可就是这样一位生于太平盛世,天资聪慧更深受皇帝赏识,官拜丞相的词人,却写出了令人读之心碎的《珠玉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说:“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
《珠玉祠》绝大部分篇章也都是这样写成的,在众人皆醉而一人独醒的时候,晏殊也会感觉到清醒者的孤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酒醒时的晏殊感到更加孤独,他在静静地思考着,体味那种始终不能摆脱时空永恒、生命短暂的矛盾痛苦。
晏殊16岁时,父亲过世,他回临川老家守孝三年。可回去没多久,便被真宗召回任职。
不久,晏殊母亲也过世了,晏殊请求回老家守孝。真宗不许,反而升其任太常寺丞等官职。
仕途的顺畅的背后是人生的缺憾。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凭高望远,不见所思。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
生活绝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在那个春日,晏殊独自伫立在沾满花香的亭子里,他用文字留住了春天,吟出了流传千古的《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个从容淡定的少年,你的孤独,我们听到了。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