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经》中感悟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孙小飞

从《易经》中感悟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四书五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易经》为中国哲学之源,故想要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人,做到最有效的管理,我们必须从《易经》中去感悟管理的智慧。

  管理由观念开始,有什么样的管理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行为。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也就产生什么样的管理关系。有什么样的管理关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效果。而有什么样的管理效果,必然反过来又加强或修正什么样的管理观念。于是观念、行为、关系和效果四者,构成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既然要探寻符合中国人特点的管理模式,我们就得先从观念入手,基于此,我们就不得不去关注一本书―《易经》。

  1.《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经典著作,它以卦爻辞这样一个卜筮形式的框架记载了古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历史材料和知识经验。就是在这种低级的巫术之中,却隐藏着哲学思想的萌芽,所以说《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库,是中华管理智慧的源头。后来的道、儒、墨、法、兵等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以《易经》为基础的。

  易经之道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了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经的象、数、理、占四大功能,一直是中国人解决问题的不二途径。发现任何现象,赶快找出相同的数据,分析比较,推论出所以如此的道理。实在想不通的时候,用占卜来寻找象征性的卦,以便想象、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整个的思考过程,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寻求合理的途径,以求合理解决问题。无怪乎连孔子都讲他读了《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失。

  2.研究具有中国人特性的管理学的必要性

  TCL集团的总裁李生曾说过:“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只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

  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科学实际上是无国界的,这样就无所谓中国式的管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分。但是哲学就不一样,各个地区具有不相同的风土人情,就表示各地区的哲学并不相同。管理必须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增强效果。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考察,大概谁也不会否认中国式管理的存在。以中国的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式的管理。

  中国的企业先是推崇西方的管理模式,后来又喜欢日本的管理模式。然而不论美国模式还是日本模式,在中国大都行不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中外企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组成企业的人是不一样的。不同国度的人所受的思想源头影响不同,即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人长期以来受易经理论的影响,潜移默化在生活之中。《易经》的哲理就是阴阳一体,如同太极图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万物就是在阴阳两种势力的推动、运动中不断发展、变化。《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没有不变,则不存在变;如果没有变,也就无所谓不变。易经中的“太极思想”造成了中国人的阴阳思想形态,使我们在很多地方,产生和西方人不一样的管理观念,并且由此而产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等的.巨大区别。面对不同的人群,如果打算用相同的管理方法,那简直是自找苦吃,因为那些并不适合中国人的特点。

  3.感悟《易经》所透露出来的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易经》不是宗教经典,但在殷商时代,没有科学语言,所以不得不披上神秘的外衣。时至今日,科学昌明,用科学的眼光去了解《易经》的道理,这才是作为一个现代人读《易经》的方法。

  感悟之一:中华民族是“水”的民族。

  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的黄河,非常善变,故有“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说。中国人的管理经验,很多来自治理黄河,在与水奋斗的过程中,体会出很多宝贵的管理道理。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水要以疏导为主,防堵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中国人因而明白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越防堵越要设法加以突破。和中国人相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顺性而为,顺着中国人的民族性和中国人打交道,自然省力而有效。

  水似柔却刚,中国人喜欢内刚外柔,内方外圆,心中有原则,而且十分坚定,表现出来的,却是相当随和。中华民族看似软弱,有时还带点懦弱怕事的味道,但是几经外侮,却能够显现坚强无比的不可征服性。中国人主张以柔克刚,先礼后兵,继旧开新,生生不息,无一不和水有关。

  感悟之二:中国式的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读了《易经》,我们可以感悟到,它讲的就是六个字,即“明象位,立德业”。意思就是:人只有在对周围的环境以及对自己的优劣势有了明确的认识后,在坚持自己的品德道德原则下,才能成功的建立起自己的事业。一个人学问再好,不能担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担保你会发达,最要紧品德要好。所以中国式管理最大的价值在于对人的尊重。只有先把人做好,然后才能谈管理,中国式的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同时也是管理。中国式的管理,充满了“伦理道德”的精神, “修己”就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有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方向,浪费了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伪装接受,实际上各有自己的看法。用高压的政策,要求员工改变,并不符合安人的要求,也就是不符合人性化管理,大家就会以不合理为理由,加以抗拒。

  感悟之三:中国人常以三分法来看待事物。

  现代人的思维法则,喜欢把一件事物“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再从中选择其一,作为答案。美国式管理的特点是二分法,是非分明,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管理。日本式管理是一分法,从上到下绝对服从,全力以赴执行老板的指令。所以,有学者认为:现代经济条件下,理想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应该是中国的老板、日本的干部、美国的员工。

  中国人讲阴阳,阴阳并不代表两种不同的东西,它不过是“一”的不同变化。阴可以变阳,阳也能够变阴,一切无非是阴阳消长的结果。由于阴阳消长的动态表现,使得宇宙万象,时刻都在变化,也助长了中国人脑海中“不一定”的观点。由于太极的启示,中国人擅长在“一分为二”的分析之后,“把二看成三”,在相对的两端,找出中间的灰色带,也就是二“合”为一地把两个极端的概念统合起来,形成第三个概念,叫做“心物合一”。所以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认为:“中国老板管理有弹性、有远见,会通融,有整体观念。日本干部不会三心二意,少了私心杂念,能不折不扣执行老板的指令。美国员工则不会自作主张,而中国的员工有太多自己的主张。”

  所谓的中国式管理实际上是把现代西方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同中国的传统哲学和文化结合起来,即借用现代西方的科技管理手段,按照中国传统的人文理念管理企业。这种管理模式对中国企业来说才是最需要的,因为它符合中国人的特点,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