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假期里闲来无事,便在书桌旁看书,岳阳楼记读后感。偶然发现一篇古文《岳阳楼记读》。读完后我感慨万千,便把读完后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第一感受是美: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美的神奇。
第二 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忧愁:从这一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忧愁。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篇二:
我老家在湖南岳阳,虽然每年随爸妈回家探亲,但都因时间短暂,没能到岳阳楼参观一下。今年再次回老家过春节,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妈妈在2月13日带我参观了岳阳楼。岳阳楼位于岳阳市洞庭湖边,整个岳阳楼公园有亭台楼阁数十间,几乎每座楼台周围都有水池或小溪,楼水辉映,美不胜收,真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在每一座楼内,都书写或篆刻着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名篇《岳阳楼记》。通过爸爸的讲解和自己的.反复阅读,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实,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岳阳楼记》是他根据滕子京寄给他的《洞庭晚秋图》而撰写的。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文章以“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等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然而,《岳阳楼记》之所以能成为传颂千古的名作,并不在于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作者借景抒情,由“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恶劣天气写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的人心凄楚,由“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则表达了作者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更是抒发了作者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文章最后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令人感喟。我想,如果今人都能具有这种“先忧后乐”的情怀,那这世界将会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