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作品列表

阿林

  人物评价: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余秋雨开创了“大散文”的模式。他从宏观的历史中去抓取碎片,然后以民族化的视角去进行情感解读。《文化苦旅》开篇的《道士塔》,便是最好的例子。这种视角一方面非常容易打动人,另一方面却失去了历史本身的厚重和残酷。简单说,就是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煽情化。

  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国人正在经历改革开放的价值观冲击和重建,一方面国人意识到对于利益的追逐,但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在精神上有所追求。余秋雨的恰逢其时地出现,满足了这种需求,极大地降低了中国人谈论文化的门槛。因此他红极一时。

  当时有一个著名笑话,上海扫黄,小姐的包里有避孕套和《文化苦旅》。《文化苦旅》因此被讥讽为“文化避孕套”。

  客观地说,余秋雨传达了一种简单滥情的文化视角,回避了历史本身的苦难,这种历史回顾方式是有害的',但在彼时彼刻,却又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散文作品

《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 《千年一叹》
《行者无疆》 《寻觅中华》 《何谓文化》 《摩挲大地》
《借我一生》 《我等不到了》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余秋雨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读者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余秋雨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 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余秋雨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 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 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余秋雨娴熟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的笔法、镜头特写 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理论著作

《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审美心理学》 《中国戏剧文化史述》
《艺术创造工程》 《中国戏剧史》 《艺术创造论》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 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 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学术成就可见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