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中的生命教育
越来越重视生命个体的今天,我们都在对学生大谈生命教育。是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更不能肆意践踏生命!
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时,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这一课中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如何引导学生看待这个问题呢?
这要放到《告子上》全文来看。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在民族存亡和革命成败的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今天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名利面前,需要弘扬舍生取义的精神,需要保持自己的本心,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但也应该教育孩子,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生有比生死名节更重要的事情,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典范:韩信年轻时面对地痞流氓的欺负,他完全可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对方拼命,但他却忍受胯下之辱,发奋图强,帮助刘邦成就霸业,成为汉初一代名将。司马迁含冤下狱,遭受了常人难以接受的奇耻大辱:宫刑。当时他也完全可以选择死亡,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可是,他宁可受辱也绝不轻生。因为他有一件比死更大的事必须完成,那就是历史托付给一个史官的大业:编撰《史记》。
二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指责韩信、司马迁是胆小鬼,贪生怕死;相反,后人却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古人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生命还在,希望就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