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曾巩

马振华

  上元 曾巩

  金鞍驰骋属儿曹①,夜半喧阅意气豪②。

  明月满街流水远③,华灯入望众星高④。

  风吹玉漏穿花急⑤,人近朱阑送目劳。

  自笑低心逐年少⑥,只寻前事捻霜毛⑦。

  《上元》注释:

  ①儿曹,儿辈、年轻入。

  ②喧阗(tian),哄闹声。

  ④流水,月光如水。

  ④望。阴历十五日。众星,华灯密如繁星。

  ⑤穿花急,根据玉漏(计时器)而报时的更鼓声穿过花丛,频频传来。

  ⑥低心,勉强。逐,追赶。此句意为年老体力不如年轻人,勉强跟着他们夜游。

  ⑦霜毛,白发。

  《上元》赏析:

  诗人曾巩登高楼,临朱栏,放眼远眺,月光如水,繁灯似星。少年们驰骋嬉闹。这些景象诚然很美,但毕竟是前人多次描写过的,仅限于此,就不免落前人窠臼,而成为一般的.诗作了。《上元》妙在曾巩笔锋急转直下,面对少年人的豪气意兴,诗人自叹勿如,笑话自己步入老年,脑子里专爱搜索往事,感叹头发已白,年华易逝了。一首背普通通的传统节令诗于是迸发出耀目的理性光彩。它婉转地告诉人们:年令大的人不要向后看,应当追赶年轻人的步伐,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上元》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