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另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 “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 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 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 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 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 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班级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你们愿意为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 )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两岸(猿)声啼不住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 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千里(黄)云(白)日曛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个(黄)鹂鸣(翠)柳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 交流资料
1、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那些了解?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伟大的.诗人;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2、同学们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吗?(齐呼古诗《赠汪伦》板书课题)
解释:赠:送,送给。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
这首诗是谁写的?(李白)李白写给谁的?(汪伦)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大名的诗人,谁?(李白)
3.对,李白写的诗好,好到什么程度?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谁知道?(不知道,听老师讲)
4.这里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这也是老师在平时的阅读中记下来的,请同学们也要重视平时的积累。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我这样一个农村人想与城里那么大的腕结交朋友,那不是天方夜谭吗?谁能搭理我呀?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李白骗来。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古诗《赠汪伦》。
5.把它吟诵一遍,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这首诗比较好理解,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会。谁来说说看?这首诗比较好懂的,我请没发过言的来试试。
(李白乘舟将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有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有深千尺,不过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你基本解释的正确90%,老师不讲能够理解90%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张大一点,声音响亮一点、自信一点,就更棒了,我们掌声给他好不好?相信从下面的发方会更精彩。
谁再来解释一下古诗《赠汪伦》你来
(李白乘舟将要走,忽然听到岸传来一阵阵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你回答的非常好,已经达到98%,我们掌声献给他。
6.读诗基本意思懂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吧大家分小组来讨论讨论有什么问题?(1、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千尺深到底是多深1米等于3尺,1千尺=333.3米,我们的教室的高大约是3.3米,1千尺相当于(100)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桃花潭的水真的有那么深吗?没有是夸张的修辞方法。这里又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2、既然李白舍不得汪伦为什么还要离开汪伦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总是要离别的。(3、汪伦把李白骗过去,为什么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因为汪伦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李白,所以他们才能成为好朋友。)
④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师:听到没有,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7、师:你肯定在家里就要这样送了,是不是。你们这时候就做了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小组讨论)
①李白是不辞而别,汪伦知道这个情况后匆忙来送。
②一般亲人是在家里送,汪伦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别安排走的时候送,这样给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③可能因为李白喜欢喝酒,而汪伦是酿酒,他在家里特地为李白酿了酒,李白要走了,他才酿好急急忙忙地给李白送了过去。
④我认为是他们一起去过酒店了,已经为他送过去了,他觉得把李白送走还不够。我是写一封信把人家骗来的,现在人家走了,我就这样送别不行?再次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
⑤我觉得可能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汪伦想组织全村人都来踏歌相送。就象现在的追星族一样,那个场面是了不得,李白坐在船上,本来都要走了,突然听到一阵歌声传来,李白坐在船上还坐得坐不住,他会说些什么?(汪伦你对我走是太好了,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于是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我们吟诵一下好不好(有感情的朗诵)朗诵时注意什么?
①第一句说明了心情沉重(舍不得离开, 心情郁闷)
②听到歌声,心情高兴(带有高兴的语气)
③后两句怎样朗诵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指导朗读
8.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就有感情了吗?送过了再送,不是我一个人送,把一个村的人都组织起来送,抬着美酒,踏歌相送,这才能感动李白。起立,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一下。
9、我看这里,能不能背下来,可以动起来做动作也可以。
10、请坐,这首诗是谁送谁?(汪伦送李白)
汪伦用什么形式送的?(踏歌相送)
11、我们了解了古代诗人是多重情意啊!我这节课马上就要下课了,同学们就要和在座的领导和老师告别了,你想怎样送别啊?可以随意,先想想,你用什么方式都可以。
(你可以跟在座的某一位老师告别,也可以跟所有的老师告别。唱歌、跳舞、朗诵、画画、表演等。)
1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要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航船。齐诵古诗《赠汪伦》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古诗《赠汪伦》为例,说说我课后的感受。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这一堂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对李白有那些了解?在复习的基础上,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还使学生懂得学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即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所以我使绘声绘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学生在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的。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主体,教学中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体,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这样更能使学生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堂课中,我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听,教学效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板书设计太不合理,朗读古诗时,把整首古诗出示在黑板上,指导朗读全更好,如尾如果留个小练笔,改写这首诗就好了,当然,还有个别地方教师语句啰嗦等毛病也出现过,希今后能在这方面多训练,多学习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