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耒阳溪夜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黄飞

张九龄《耒阳溪夜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引导语: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张九龄做了很多山水诗,《耒阳溪夜行》就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张九龄《耒阳溪夜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耒阳溪夜行

  戎 昱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阅读题及答案

  (1)试分析本诗前六句,体味作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并说明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答:作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归家的喜悦之情。作者把这种喜悦之情融入一幅清幽独绝的月夜旅行图里。作者在夕阳中登上归家的船,心里自然充满了喜悦。路转船行,来到幽深的溪谷。此时万籁俱寂,只有溪水在船下流淌;明月已升起,挂在高高的山岭上的树梢上,望着那轮明月,诗人心中溢满了回家的喜悦。即使岚气飘入船间,霜华沾湿了衣服,诗人也没察觉,或者说没有去理会,完全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

  (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第一句中的“归”字是本诗的感情基础,飘泊在外的`游子,回家时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李白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兴奋另外,诗歌写景是为了抒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出其中的感情

  [答案] 最后两句诗运用了衬托(反衬或以哀写乐)手法猿声凄惨,但在这归家的晚上,听到它,唤起的不再是离愁别绪,从而衬托出心中的喜悦之情。

  【赏析】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

  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

  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