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爱玲,她的文字华丽、凄凉,她的人生亦是如此。闻名一时的她终究是孤独老去……
懵懵懂懂的她视线定格在远去的母亲身上,纵有不舍,还是要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那年,她十岁。面对沉沦的父亲、败落的家庭,她想要逃离。她在家中“要沉下去”的书房里拼命读书。她一边要忍受后母的欺侮,一边要在思念母亲的煎熬中苦苦度日。她终于逃出了这座荒岛,她的坎坷人生也就此开始。
她渐渐在上海文坛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那年,她二十三岁。她的文章多以悲剧结尾,这或许与她的家世有很大关系。她多次想要出国留学,但屡遭战争未果。她不甘心,仍旧向往国外的生活。在香港大学,她认识了炎樱,那个性格与她互补的女孩。她们说说笑笑,生活看似十分美好。然而战争击碎了她的梦,她又回到了上海——那个让她成名却又让她感到伤心的地方。
她遇到了心目中的他,他令她惊喜,迅速地在她心里生了根。那年,她二十四岁。她也曾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将整颗心交与胡兰成,而胡兰成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逃跑并背弃了他们的'誓言。她孤独而又绝望。她的倾城之恋不过一场破碎、凌乱的梦。
她只身一人前往美国,并在这里认识了赖雅。那年,她三十六岁。那时的她正值好年纪,却嫁给了穷困潦倒、比她大二十九岁的赖雅。赖雅年老多病,她不得不到写作赚钱为赖雅买药。赖雅终究比她早一步先走。十一年的陪伴随赖雅去了,她又遭受沉重的打击。
她老了,自己孤独地生活在他乡。1995年9月8日,她被发现在家中去世。那个与众不同的她走了,一代传奇也落下帷幕。
这就是她——张爱玲,避世而不弃世的临水照花人。
张爱玲,一位才华横溢的优秀奇女子,本该享受童年快乐时光的她,在四岁时,母亲便离开她前往外国留学,八岁时母亲回来把她送入学校改名张爱玲,十岁时父母离异,童年没有父母陪伴的她依然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有目标不抱怨,爱憎分明,敢爱敢恨。
她的才表现在写作方面,她把母亲和姑姑的对话,从叔叔的口中所听到的故事都记录下来,编写成一部部广为流传和受喜爱的小说,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等等,她也有个怪癖,上学时期的她总会忘记写作业,每当有人问她时,她只是淡淡地说一声:“哦!我忘了”,她就是这样的独一无二。
她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那种享尽荣华富贵的舒适,只有一张床,简简单单地生活,写书,写文献。她描述自己的生活为“老鼠洞中的生活”,就是每天待在宿舍里面,基本不出门,偶尔要参加聚会也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有个粉丝戴小姐每天跟踪她,把她丢弃的垃圾都捡来研究,揭露了张爱玲的很多隐私,这让她非常的生气。之后她更加封闭了。
她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尽量不让自己麻烦到别人,我觉得对于她,或许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得之所想,得之所欲。尽管这个悲惨的晚年生活让人觉得有点感慨万分,这么一个才女晚年竟然如此凄凉,当然这个凄凉要打个双引号,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在她临终前,她整理了自己的房间、信件及重要证件并打包,就这么清清白白又冷冷清清地走了。她在遗嘱上写到:“死后马上火葬,不要让人看遗体,不要局限任何葬礼仪式。骨灰洒向空旷无人的地方。”
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给别人麻烦却用孤独和才华给人留下更多真实、自然、坚持,做最真实的自己。在她的作品中承载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她值得我们一直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