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
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二、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作业设计
思考:
1、 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
2、 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 齐读课文。
二、 抽查背诵。
三、 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七、作业设计:
《我看冬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精讲导读要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委婉细致,层次清楚。(总分顺序)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
精讲导读方法:读中导,读中讲、读中练,读后比较综合,读后发挥想象。
读中导
一听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了解内容,进入意境,初步感受。
二是通读全文,熟悉内容,理清层次,思考问题:
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可分几个部分?标题、开头、结尾之间有何联系?
2、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作者采取怎样的顺序描述的?描绘出了哪几幅不同的画面?
3、作者是怎样经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而逼真地描绘了这万姿千态的春来的?他写这篇文章主要抒发哪些感情呢?
以上导读安排仅是让学生了解阅读这一类文章如何着手及必须抓的几个主要问题。
读中讲
精读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教师讲析三个问题:
1、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三分析几个画面、层次的安排,讲清描述景物采用总分顺序的方法和作用。(其他几种记叙顺序也宜点明)
2、读春草图的四句话,从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春草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春草有何特点等方面分析。
3、再读春风图有关内容,讲清作者怎样借助其它事物写出无形无色的温暖、芬香、和悦等特点的。
细读关键部分。(第三部分)讲析二个问题:
1、作者在这部分运用排比句式,连设三个比喻的目的,这三喻中的联系和区别,春天的三个特点及为何按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道理。
2、这部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以上精讲内容安排的依据是:一从本单元共性和本文个性出发,二从举一反三的需要出发,三从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读中练
一练朗读。朗读是本篇的重点训练项目,要反复吟诵,在吟诵中理解作者的感情。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二、练字、词、句。
1、正音:涨 藏 散 酿 巢 晕 蓑
2、辨词:朗润 赶趟儿 酝酿 呼 朋 引 伴 卖弄 宛转 应和 黄晕 烘托 舒适 花枝招展
3、散文十分讲究词语锤炼,本文有不少特别凝练、形象的字,找出来指出其妙处。如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字等等。
4、散文常用一些叠字,本文叠字很多,指出其结构上的特点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5、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四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并指出其作用。
三、练分析思维
1、对照教师春草图、春风图的分析,学生自行分析春花春雨春人等画面。
2、文章的中心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篇描写春的散文和其他一些写春的文章有哪些不同呢?
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什么时候练什么内容教师可随机应变,但万变不能离其宗,基础知识不能忽视,基本技能不能放弃,听、说、读、写全面兼顾,同时还要根据这类型课文的特点及本课的个性,这就是以上只提供训练内容、不提供形式的原因。
读后比较综合
一、把本文和《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比较其异同。综合其共性,求得其规律。可口头比较也可列表式比较。
二、把本文和课外类似散文相比较,进一步求其规律。
以上步骤颇为重要,学生是否能找到这一类文章的共性和个性,求出其规律,是能否举一反三的关键。
读后发挥想象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
1、让学生熟悉自己周围的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口述自己所思。
2、安排时间,带学生走出校门,帮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述。此类作文可教师命题也可自由命题。
这一步的目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类型文章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②课前布置学生摘抄有关春的诗文,上课备用。
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a、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b、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c、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d、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l、2、3,小节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①第1、2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写1、2小节有什么作用?
③第3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⑤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
⑥说说“偷偷地”、“钻”字用得好在哪儿?
(听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六个问题。)
[明确](①③④⑥略)
②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用拟人的修辞将春天写活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⑤要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教师小结]
1、2、3段的主要内容、写法。总结从四个方面来欣赏每幅图画:特征;角度(顺序);写法;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学生自学第4—7小节。
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③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②小题
名称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
春草图嫩、绿、多、软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
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排比、比喻
春风图和悦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多感官描写拟人、比喻
春雨图细密、轻盈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动静结合排比、比喻
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③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④美句赏析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内容:
a、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答案略)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b、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野花散在草丛里(开)——“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拓展延伸
①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构思,进行写景片段练习。
(过渡)大家笔下在春天一样的美好,令人向往,春天带给人万千遐想,充溢着蓬勃的生机,但是“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踪”,春天也是难以持久的,生命的奏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珍惜青春,立志奋进。
②许多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们谁的事迹?说说你的看法。
③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
(②③小题小组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伟人胸怀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开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花样年华防止理想有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
①继续摘抄“春”的诗文,准备参加《春日融融》朗诵会。
②阅读《春颂》,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在感情、语言方面的异同。
点评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质兼荚,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设计了听读、齐读、自读、默读等方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而是以春草图为例,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其他图画;并设计了四幅图画之间的比较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有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听音乐想像作文的练习,注意锻炼学生的想像力。用珍惜青春、理想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做摘抄,就是启发学生多读书,养成积累词句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朗诵会的设想,则是对语文学习的延展,深化语文学习成果。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