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的艺术美

黄飞

《醉翁亭记》的艺术美

  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醉翁亭记》就是如此。

  《醉翁亭记》的艺术美

  《醉翁亭记》是宋代散文大家欧阳修的名篇。在这篇文章里,他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景色,描写了滁州百姓载歌于途、尽情欢乐的情景,表现了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寄寓了他坚持政治操守、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格调清丽,情文并茂,摇曳生姿,在我国古代散文中,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珍品。

  一、优美的意境

  一篇优秀的散文应该像诗歌一样,蕴含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它既有风光旖旎的画面美,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又有贯穿全文的思想意脉,连缀各幅画面,达到情景交融,意境和谐,内容丰满,见地深邃的目标。《醉翁亭记》一文正是如此,在其山水人情的描绘中,通篇贯穿了一个“乐”字,在生动细腻的铺排中,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一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景色宜人的山水画,作者不是孤立地用墨,而是将众多景物有机地统一于一体,相互交织,各尽其美。如此美景,怎不令人留连往返!在作者的笔下,滁人行游宴饮亦别有情趣。作者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归根结底是为了突出太守之乐。太守之乐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二、精巧的结构

  《醉翁亭记》的结构异常精巧,堪称散文之典范。文章时而描绘四时山色,时而摹写流水飞泉,时而记述人物情态,内容虽多,却散而不乱,主要是文中有一贯穿全文的线索——“乐”。“乐”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文始终,颗颗珍珠缀于其中,形成一条闪光的项链。文章的艺术构思也十分精巧。如介绍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就颇下了一番剪裁功夫。作者不是机械的径直描写,而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一点一点的接近目标。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由整体到局部,以生动形象的立体画面,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在作品的艺术结构中,如果前文有交代,后文就要有照应,否则前边的交代就没有着落,成为无谓的笔墨。反之,如果空有照应而无交代,读者也会感到突然。本文在结构上可谓“前者呼,后者应”,严谨周密,无懈可击。

  三、隽美的语言

  《醉翁亭记》虽是一篇散文,但借用了诗歌的表现形式,骈散相间,散中有整。在句法上交错的采用对句,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增强了文章的的形式美。有单句自对的,有上下句相对的,有双句成对的,有三句成对的,还有隔句相对的,使文章整体上显得十分和谐美妙,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韵味深长。在句式上作者较多的采用四字句,与参差错落的长短句相互配合,散中有整,相得益彰。这种长短相间、不拘一格的句式,虽不是诗,却具有诗的节奏与旋律,读来铿锵悦耳,余音袅袅。文章通篇用“也”字煞尾。全文共21个“也”字。不但不使人感到累赘,反而倍觉活泼。“也”字的一再出现使语言形式呈现出一种重复的回环美,舒转自如。既体现了音乐美,也突出了内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