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黄飞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参考翻译

  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现在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却并不因此而盈满;尾闾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并没有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大海水位不变,无论水灾还是旱灾大海没有感觉。大海的容量超过了长江、黄河的水流,简直不能用数字来计算。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自夸,我自认为自己列身于天地之间,接受了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好比是小石块、小树木在高山一样,正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怎么会自傲自夸?计算四海在天地这个大空间里,不正像小小的蚁穴存在于大湖之中吗?计算中原地区在四海之内,不正像米粒存放在粮仓之中吗?世间万物数量有万种,人不过是其中之一种;人类虽遍布九州,但其所居之地也只占谷食所生、舟车所通之地中的万分之一。拿人和万物相比,不正像一根毫毛在马身上工样吗?五帝所延续的(业绩),三王所争夺的(天下),仁人志士所忧虑的(事情),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为之劳苦的(目标),都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周王授予的职位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谈说'仁’、'礼’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当初因河水上涨而自夸一样吗?”

  注释

  ① 时:按季节。

  ② 灌:注人。河:黄河。

  ③ 泾(jìng)流:水流。

  ④ 两挨(sì):河的两岸。挨:水边。渚(zhǔ)崖:水洲岸边。渚:水中洲岛。

  ⑤ 辩:通“辨”。

  ⑥ 焉:乎。河伯:黄河之神。伯,长者之称。

  ⑦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

  ⑧ 东面:脸朝东。端:边,尽头。

  ⑨ 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旋:转,转变。

  ⑩ 望洋:仰视的样子,也作“望羊”、“望阳”,然解作望见海洋亦通。若:即海若,海神。

  11 野语:俗语,谚语。

  12 莫己若: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我之谓也:即谓我也。

  13 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学识少。闻:学识,学问。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义行轻。伯夷:商代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历来被看做义士的典型。少、轻,作动词用。

  14 子:您。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难穷:难以穷尽。穷:尽

  15 殆:危险。

  16 长:长久,永远。见:表被动。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

  17 以:与。语(yù):谈论。

  18 拘:拘束,局限。于:被。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19 笃:固,局限。时:时令。

  20 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束于教也:受所受教育的束缚。

  21 尔:你。崖诶:河岸。

  22 乃:才。丑:鄙陋。

  23 大理:大道理。

  24 盈:满。

  25 尾闾:神话传说中排泄海水的地方。

  26 已:停止。虚:虚空。

  拓展

  文言现象

  通假字

  泾流之大 泾:通 “径 ”,直。

  不辩牛马 辩:通 “辨” ,辨识 。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大:通 “太” ,大的 。

  人卒九州 卒:通 “萃” ,聚集 。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豪:通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拘于虚也 虚:通“墟” ,指所居之处。

  词性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东面而视 面:面向,朝向 。

  名词作状语  

  秋水时至 时:按时。

  顺流而东行 东:向东 。

  形容词作动词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尽 。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虚:流尽,放空。

  形作名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美:美景。

  意动用法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少:认为...少 。

  而轻伯夷之义者 轻:认为...轻。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认为...多,自满 。

  方存乎见少少:认为...少。

  一词多义

  之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

  伯夷辞之以为名(代词,指天下)

  五帝之所连(结构助词)

  于  

  于是焉(介词,在)

  至于北海(介词,在)

  吾非至于子之门(动词,到达)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用在动词之后名词之前表被动 )

  莫大于海(介词,比)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介词,由于)

  以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动词,认为)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介词,凭借)

  伯夷辞之以为名 (连词,来)

  为  

  以为莫己若(动词,认为 )

  不可为量数(介词,用)

  伯夷辞之以为名(动词,取得)

  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动词,及、比得上)

  闻  

  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动词,听到)

  少仲尼之闻(名词,学识)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副词,才)

  始吾弗信(名词,开始)

  而  

  顺流而东行(连词,表顺承)

  东面而视(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省略句  

  尔将可与(吾)语大理矣

  万川归(于)之

  此其比(于)万物也

  伯夷辞之以(之)为名

  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被动句式)

  不可为量数

  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又奚以自多(介词宾语前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专指地名“北海”。

  百川灌河: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面目:古义,脸色。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东面而视:东面: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国:古义,黄河流域一带。今义,即指整个中国。

  乃知尔丑:丑:古义,鄙陋,低劣。今义,形容难看的人或事物。

  包含成语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太仓稊米;太仓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凝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欣然自喜:指高兴地自觉喜悦。

  牛马不辨:辨,别也,言广大,故望不分别也。河流水大分不清岸边的牛和马。喻河流水势浩大。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因家境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鉴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象“ 一棵难看的树大家认为它无用,有一个木匠他要找一棵树作房梁 ,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使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涉及题型

  1、解释字词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以(认为)

  东面而视 东面(面向东)

  2、用原文语句回答

  河伯为什么会“望洋向若而叹”。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作品简介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非常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庄子·外篇·秋水》、《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