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歇后语

阿林

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脍炙人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扩展:歇后语大全

  亡羊补牢 ———— 为期不晚

  耕牛吃羊草 ———— 怎能吃得饱

  狗扯羊肠 ———— 越扯越长

  好斗的山羊 ———— 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猴子骑绵羊 ———— 神气活现;神气十足

  猴子骑羊 ———— 不成人马

  狐狸找羊交朋友 ———— 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猢狲骑山羊 ———— 抖威风

  虎窝里跑出个羊羔 ———— 虎口余生

  叫羊看菜园 ———— 越看越光

  烤熟了的羊头 ———— 龇牙咧嘴

  看羊的狗 ———— 一个比一个凶

  拉骆驼放羊 ———— 高的高,低的低

  狼给羊献礼 ———— 没安好心

  狼夸羊肥 ———— 不怀好意

  狼也跑了,羊也保了 ———— 两全其美

  狼崽进羊圈 ———— 没好事;不是好事

  两个羊羔打架 ———— 对头

  六月里冻死羊 ———— 说来话长

  买只羊羔不吃草 ———— 毛病不少

  猛虎闯羊群 ———— 一团糟;一片混乱

  马粪球,羊屎蛋 ———— 外光里不光;表面光

  迷途的羔羊 ———— 无家可归

  骆驼进羊圈 ———— 不入门

  绵羊摆在案板上 ———— 任人摆弄

  绵羊的尾巴 ———— 油水多;翘不起来

  绵羊走到狼群里 ———— 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绵羊结伙 ———— 三三两两

  绵羊进狼窝 ———— 自投罗网

  绵羊跑到驴群里 ———— 充大个儿

  拿五马倒六羊 ———— 赂了个头朝下

  牛羊人圈鸟落窝 ———— 各得其所

  板凳上打麻将——抓不开

  半空中的气球——上不着天,上不着地;悬着哩

  半空中挂口袋——装疯(风)

  半拉瓜子——不算个人(仁);你算什么人

  半夜做梦娶新娘——想得倒美

  棒子面做蛋糕——不是正经材料

  抱在怀里的西瓜——十拿九稳(比喻办事非常准确或有把握。)

  抱着孩子拜天地——双喜临门

  抱着铁耙子亲嘴——自找钉子碰

  背时(倒霉)的媒婆——两头挨骂

  背心藏臭虫——久仰(痒)

  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

  被窝里不见了针——不是婆婆就是孙

  鼻孔里灌米汤——够戗(够受的)

  鼻子上挂钉锤——可(掴)耻(齿)

  冰雹砸了棉花棵子——尽光棍

  冰库里点蜡——洞(冻)房花烛

  博物馆的陈列品——老古董

  不炸嘴的石榴——满肚子花花点子

  布娃娃的眼睛——有眼无珠

  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疯姑娘讲笑话--嘻嘻哈哈

  请狼来做客--活得不耐烦

  瘸子靠着瞎子走--取长补短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汽车坏了方向盘--横冲直撞

  请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穷寡妇赶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轿花了看戏——穷开心

  轿花了打算盘——穷算

  小母牛月经——血牛笔

  做梦娶西施——胡思乱想

  做梦讨老婆——想偏心了

  做梦跳井——虚惊一场;一场虚惊

  做梦招驸马——想偏心了

  做泥人的手艺——蹑(捏)手蹑(捏)脚

  做烧饼的卖汤圆——多面手

  做知县的丢了印——糊涂官

  做砖的模,插刀的鞘——框框套套

  砸祸卖铁——豁出去了

  芭蕉结果——一条心

  变戏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变戏法的拿块布——掩掩盖盖

  宝玉和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眼泪

  苞谷秆里的虫——专(钻)心

  苞谷面做元霄——难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