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过独木桥的歇后语:
骑马过独木桥——难回头;回头难
关于桥的歇后语:
白素贞哭断桥——想起旧情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扁担插进桥眼里——担不起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胆大
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
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
刺木架桥——没人敢过
灯草搓绳,烂板搭桥——枉费心机
灯草搭浮桥——走不得
掂着猪下水(可食的猪内脏)过独木桥——提心吊胆
顶大风过独木桥——担风险
独木桥——难过
独木桥上踩车——别拐弯
独木桥上钉木板——故意让人过不去
独木桥上扛木头——难回头
独木桥上跑马——冒险;危险
独木桥上散步——走险
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
独木桥上遇仇人——冤家路窄;分外眼红
端着鸡蛋过独木桥——提心吊胆
短板子搭桥——不顶用;不顶事
短木搭桥——难到岸
扶着桥栏杆过河——生怕掉进水里(比喻胆小怕事。)
扶着醉汉过破桥——上晃下摇
刚下桥的'新媳妇——不好看也爱看
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过了银桥过金桥——越走越亮堂;越走越明
近视眼过独木桥——小心在意;只顾眼前;迈不开步子
九曲桥上扛竹竿——难转弯;转不过弯来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拐弯抹角
九曲桥上拖毛竹——拐弯抹角;难过
枯木搭桥——存心害人
筷子搭桥——难过;路子窄
烂板子搭桥——难过;不顶事
歇后语的含义:
其实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其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在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到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