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生哲理励志故事五篇

张东东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1

在很久以前,有一群老鼠常受到其它动物的欺负,特别是受到猫的欺负。猫好吃懒做,但擅长捉鼠,它把老鼠当成了草芥,饿了就随意捕杀老鼠,不管你是否该死。反正当我饿了的时候,你就得死。老鼠们想对付猫,但是由于身材力量方面相差悬殊而毫无办法。于是有一个年轻的老鼠经过一番思考,提议大家学飞翔。它说,只要会飞了,猫再有本事,对飞翔的老鼠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那就是在此之前,没有兽类学习飞翔成功的先例,倒是有不少的野兽学飞翔被活活地摔死了。但这群老鼠不怕失败,他们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大胆地尝试一下飞翔,兴许有所收获。

于是,它们开始学飞翔。第一个学飞翔的老鼠从高高的峭壁上跃起,奔向远方拼命地挥动着四肢。但是,它并没有向前飞去,而是向山谷坠了下去。它死了。它是第一个学飞翔的老鼠。活着的老鼠并不以它没有成功而忘记它,而是把它当成了英雄,为它立下了石碑。这只老鼠明知学飞翔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为了老鼠家族能够学会飞翔,甘愿用生命冒险。它认为这是值得的。

第二个第三个老鼠开始学习飞翔。它试图总结飞翔失败老鼠的教训,但一个个都摔死了。它们被活着的老鼠给厚葬了。在它们后面,无数老鼠跟着学习飞翔。

终于,有一天,有一只老鼠摸索到了飞翔的技巧。它能借助于自己舞动四肢时形成的圆形平安地降落到地面上。

于是,一个又一个的老鼠学会了平安降落的办法。后来它们又学会了滑翔。为此,它们付出了数不尽的生命。

为了这一小小的进步,它们用了一百万年。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一些老鼠不仅能安全降落、滑翔,而且能飞出一段路程。又过了很多年,有一天,它们惊喜地发现,造物主已为它们安上了翅膀,这种翅膀不同于鸟类的翅膀,但足以与鸟类的翅膀相媲美。它们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了。它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这一群老鼠永远摆脱了被猫随意宰杀的历史,成为天空中的强者。

它们就是飞翔在夜空的蝙蝠。

要想实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必须做出不懈的努力,甚至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要幻想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2

非洲沙漠里有一种鼠叫黄豆鼠,这种鼠喜欢群居,五个至七个一群,群中有头领,威信很高。每年鼠群都要更换头领,现任头领要接受群中另一个壮的鼠的挑战,如果头领失败,那么它就要让出头领位置,如果它赢了,还要继续作头领,直到有一天它被打败。

经观察发现,每年向鼠群首领挑战的鼠,如果挑战没有成功便会非常沮丧,最终离开鼠群悲伤而死。

每年鼠群更换首领的时候,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首领接受另一只鼠挑战后,它虽然把挑战者打败了,但它会做出一个异常的举动,驱逐几个鼠,将自己领导的鼠群一分为二。那几只被驱逐的鼠,在另一只鼠的带领下离开这里,在别的领域里安家。而带领这几只鼠离开的首领,正是刚才挑战首领的那只鼠。这就让人疑惑了,一般来说,挑战首领不成功的鼠最终都要死亡,而这只鼠为什么不但没有死亡,而且还在首领的帮助下,组建起自己的一个群呢?

有关人员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研究,最终找到了一个特殊的规律。凡是能在另一个群里当首领的鼠,都是挑战首领至少两次以上的鼠,大部分鼠首次挑战失败后,它们会伤心落寞地死亡,但有一些鼠却坚强地活着,它们失败后,没有沮丧,而是像往常一样生活在这个群落里,每年和群里其他鼠一样,在首领的号令下开始一天的生活,积蓄力量,等来年再向首领挑战。来年不成功,它就等到下一年……或许是它的坚持得到了首领的赏识,考虑到鼠群繁殖较快,已超出七个成员,首领便会驱逐几个,然后直接让挑战者把这几只鼠带走……

黄豆鼠挑战首领不成功,有的沮丧而亡,有的坚持活着,最终以另一种方式当上了首领。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成功,不一定是你战胜了某个强者,而是你在挑战强者多次失败后还能站起来,百折不挠,坚持到底。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3

20世纪初叶,数学界曾经出现过一道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叫人头疼的难题,就是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人们猜想的质数。

1903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学会上,英国数学家科尔登上讲坛,通过一番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解开了这一难题,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果。

在热烈的掌声中,有人问科尔:“您论证这个课题前后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正是“星期天”这个人人皆有的业余时间,被科尔积零为整,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成就了一位卓越的数学家。类似科尔这样在业余时间内刻苦努力,从而在历创造了灿烂辉煌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威尔福莱特·康是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平时事务十分繁忙,他仍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曾对人说:“过去我很想画画,但我从未学过油画,我从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气后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最后还是决定:无论做多大牺牲,每天一定要抽出一个小时来画画。”

威尔福莱特·康要牺牲的只能是睡眠了。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他的办法是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他说:“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画,每天清晨的这个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让我再也不想睡了。”

他把顶楼改为画室,几年来从不放过这一小时。后来,时间给他的报酬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地在画展上出现了,他还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还被人高价买走了,他把这些收入变为奖学金,专门奘给那些优秀的艺术学生,他说:“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只是我收获的一半:从画画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愉快,这是另一半收获。”

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现称血小板)及其他成就的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他为自己定下一个制度,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就是清晨两三点钟,他也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才入睡。这个制度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共读了8235万字、1098本书,医学专家成了文学研究家。奥斯勒赋予余暇以生命的神奇。

闻名遐迩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天文学的贡献。而谁能想到,哥白尼并不是专业的天文学家,而是一个教士。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天主教堂度过的。他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观测、计算,最终完成了那本巨著《天体运行论》。这本书奠定了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地位,给他带来了巨大声誉。也使他在影响世界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时间的充分合理利用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才。

对每一个成功的人来说,时间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时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后再也不会回头。

时间最珍爱爱惜它的人们。声色犬马、碌碌无为,时间就会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你就会觉得时间在有意为你放慢。

永远记住一件事:时间是人的财富,你对时间的利用率越高,你的收获就越多成功也越大。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4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行社。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伞,另一个旅行者带了一个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回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浑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路上的时候,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坦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有摔伤。”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路上的时候,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什么常常跌倒。”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倒;你们的失误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优势便少忧患。”

以上的故事,揭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类现象: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为什么呢?因为,人是具有“意识”行为的个体,人的思维是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系统过程,能相互的促进和补充。虽然客观上,人的能力不随着“意识”而变大和变小,但“意识”能创造人能力发挥的的生理条件,能从自我的条件促使能力的发挥,所以“意识”也决定了你的能力。当你的意识上重视时,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发挥较强,你意识上轻视的时候,你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可能会疏漏某些条件,而发挥不佳。因此,也便出现了上面三个旅行者,在下雨天,不同的遭遇结果.

意识的重视,就是要重视事情的各个方面,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不要因为它影响小,就轻视它,不要因为它简单,就轻视它,不要因为它从来没发生过问题,就轻视它;意识上不能有一点疏漏;那里有疏漏,那里就有可能被“病毒”侵入。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意识重视每一个细节。可以作不到,但不能意识不到.

人生哲理励志故事5

有一种虫子,它的体长还不足1毫米,由于它在显微镜下,看起来有点像熊,所以人们称它为熊虫。

这样一种小小的虫子,有必要为它去费什么笔墨吗?

然而,当你看了以下这个实验时,也许你会改变这种对熊虫不以为然的态度。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熊虫放入密封的容器内,在容器内制造7.5万个大气压,在7.5万个大气压下,熊虫却能安然无恙地活着。7.5万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毫米的地面要承受745千克的压力,地球上只有180千米的地幔深处才有如此巨大的压力。

相对于小小的熊虫,人的体型简直称得上“巨无霸”了。然而,作为“巨无霸”的人,其所受的压力与熊虫比较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人们的抗压能力又如何呢?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一遇到一点失业的压力、贫穷的压力、失恋的压力、婚姻破裂的压力、高考落榜的压力,就要死要活,就好像天要塌下来了,就压断了精神的脊梁,就泯灭了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与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高寒地带和深海区域的熊虫比起来,难道我们不感到汗颜吗?

当我们遭受挫折、打击和生活的压力时,有必要补上这一堂虫子的生存课。